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中,定额比例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将生产费用合计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它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主要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各项消耗量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很多学者认为,定额比例法只是一种独立的费用分配方法,在运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时可以单独运用,与其他的各种分配方法不相关联。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笔者认为,定额比例法必须与约当产量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效能,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辅助生产是一种为基本生产能够正常进行而服务的活动,如何对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合理性,本文主要是通过案例对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与交互分配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的优缺点,为在实际中选择和运用这两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辅助生产是一种为基本生产能够正常进行而服务的活动,如何对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合理性,本文主要是通过案例对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与交互分配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两种方法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的优缺点,为在实际中选择和运用这两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约当产量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鲁文章企业的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的产品。在产品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广义的在产品,是指从原材料投人生产起,到生产出最后完工的产成品时止,这一过程中的生产物都是在产品,包括:①自制完成并交库的半成品或零件、部件;②...  相似文献   

5.
农业企业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的核算制度、折旧制度和费用开支范围等3个方面的改革:一、成本核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分摊到各产品成本中去。完全成本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销售费用也按产品销售量分摊,费用分摊工作十分繁琐。②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一种混合成本,不  相似文献   

6.
森工企业木村生产的完全成本法是我国五十年代初期为计划经济而确定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实行计划经济过程中为发展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包含了属于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而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产品最直接和最密切的费用,属于期间经营性质的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一律不进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计算成本的好处很多,就木材生产基层单位而百,一是能简化木材生产成本的计算手续,不需要将期间费用在各村种(品种)之间进行分摊;二是有利于考核各木材生…  相似文献   

7.
浅议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结合刘殿庆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即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分配与生产经营最直接和最密切关系的费用,而将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和关系不密切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一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责任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  相似文献   

8.
“完全成本法”是我国五十年代初期为计划经济而确定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能完整地反映产品的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1993年7月1日起,我国企业开始实行新的财会制度。按照新的财会制度,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将由原来的“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包括直接费用性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另外还包括期间费用。“制造成本法”是指企业的产品成本及存…  相似文献   

9.
质量成本核算有两种方法:一是增设“质量成本”总帐科目和有关明细科目,单独归集和反映产品形成过程中发生的质量费用和损失,期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再结转基本生产有关产品成本帐户。二是单设辅助帐,利用会计核算资料登记辅助帐,归集质量费用。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现在提出“产品质量成本平行核算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10.
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鲁文章在产品是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的产品完工产品是已经完成全部工序并验收入库的产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生产费用,既包括在产品,又包括完工产品。如何科学、合理地核算在产品和完工产品分别形成的费用,有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需注意的问题章道云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是按产品形成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此法计算产品成本.不仅可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还可计算各生产环节的成本,以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分步法又有综合...  相似文献   

12.
共同费用是指为生产多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共同费用发生的时间与某种产品入库或出售时间的不一致性,往往给共同费用账务处理造成困难,甚至使产品成本核算不准。例如:水产品养殖业,随着不同品种养殖产品的逐渐长成和时间推移,费用在不断投入,直至养成出售,费用投入方能停止;再如:冷藏加工业,自产品加工入库后,由于冷冻和储藏的需要,所耗费的动力费也随着储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如果采用现有的共同费用分配方法,即数量或比例分配法,不但不能解决好费用的分配问题,而且由于费用分配方法不当,使产品成本计算不准…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主要是以"产品的品种、生产步骤、批次、类别"为基础,以"定额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固定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配间采用统一的总量标准进行分配。由于制造费用计算的笼统性,当在产品成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分步法”。分步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作为计算成本的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分为若干个步骤加工的大批量生产企业。由于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有不同要求,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企业改革中,将沿袭多年的完成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就是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不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实施新会计制度,对产品成本核算采取了制造...  相似文献   

16.
按财务制度的规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体现为当期损益”。这一重大改革,不仅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减少了生产资金和成本资金的占用,更重要的是划清了成本和损益的界限,也是改变企业虚增利润或潜亏的措施。但是,将期间费用直接体现为当期损益,作为利润的抵减项目,也存有明显的弊端,这就是使企业可以利用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调节成本和利润,如将制造费用列入期间费用,则成本…  相似文献   

17.
管理会计按成本习性(成本性态)把成本重新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成本习性(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总数的依存关系。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的成本。但就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而言,则是不变的。如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外协加工费、专用费用、工人计件工资,以及工艺过程不可避免的损失等。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的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但若就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则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如办公费、文具用品费、旅差费、劳动保护费、折旧费、租赁费、管理人员工资等。  相似文献   

18.
国家最近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行政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些规定,借鉴了国外会计界已实行多年的“制造成本”的概念,改变了我们原来按“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的传统做法,这是我们农垦企业核算产品成本必须遵守的原则。国营农场在贯彻《企业会计准则》这一规定时,会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过程.对产品成本的审计,实质上就是对产品生产过程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形成产品成本的审计,也就是对生产成本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其目的就是审查形成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的发生是否合法、真实,计算是否合理正确.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过程。对产品成本的审计,实质上就是对产品生产过程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形成产品成本的审计,也就是对生产成本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其目的就是审查形成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的发生是否合法、真实,计算是否合理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