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中宗族的存在,可以通过加强村民的集体行动能力,迫使作为村庄正式制度代表的村干部在决策中考虑村民的意愿,进而有效地解决村庄治理中常见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以村庄公共品供给为切入点,利用集体行动的逻辑,构建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如何影响乡村中正式制度的理论框架,并且利用对全国"十县百村"的调研数据,通过考察宗族强度和在公共品供给中村干部与村民意愿匹配度之间的关系,证实了本文的假说。  相似文献   

2.
"资源诅咒"可以通过多种传导机制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资源尤其是点资源所包含的大量租金诱使人们把很多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毫无产出的寻租活动中,并且引发激烈的对抗性冲突、破坏和平的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效率,便是其中两项重要的传导机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解释了这两项传导机制的作用原理,并与我国当前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相结合,提出通过改革资源税税制、控制租金的使用方向来杜绝寻租的源头,以及通过建立中央与地方共赢的利益协调机制来平息纷争的解决方案。以期及时规避资源诅咒,实现租金的有效利用、经济的平稳发展、利益的公平分配和环境的充分保护等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资源诅咒"效应困扰地区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状况,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参照"资源诅咒"假说,通过初步检验和建立时间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我国29个省份(地区)1993—201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通过构建"资源丰度—经济增长率"象限图确定"资源诅咒"困扰省份。结果表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短期内客观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4.
资源富集地区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还不存在资源诅咒的问题,但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存在类似资源诅咒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资源开采加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尽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避免"资源诅咒"的发生,让资源成为国家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农村"三资"管理关系着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也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晋城市阳城县积极对?"三资"管理制度、财政专项资金与农民补贴资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集体收益、集体资源处置、村干部"四风"等八个方面开展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资源诅咒"争论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资源诅咒"现象是否存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资源诅咒"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相关文献,认为"资源诅咒"并不是一个规律性的命题,它的出现取决于制度因素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量化城市圈土地资源受诅咒程度,探究城市圈土地资源诅咒空间差异及其发生传导机制,继而提出土地差别化管理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运用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探索研究区土地资源诅咒空间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根据受诅咒程度,城市圈9个城市分别属于完全无诅咒区、潜在诅咒区、轻微诅咒区、严重诅咒区,且影响各区土地受诅咒程度的因素也是有差别的。研究结论:针对城市圈各个城市土地资源受诅咒程度提出了差别化管理的政策建议:完全无诅咒区,减少高耗能产业用地,分散区域生产力布局;潜在诅咒区,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轻微诅咒区,加强区域联系,增加交通用地;诅咒严重区,限制大规模工业开发,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归纳并总结江苏省昆山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双集中"实践中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方式的创新与不足,为收益共享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部门调查法。研究结果:昆山市土地和资金"双集中"产生的收益按股份返回村集体,确保了村集体能长期分享土地流转收益,但由于集体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各村存量建设用地规模有限,村民增收效应不明显。研究结论:首先,应鼓励村集体将各自已有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以指标形式集中,委托专业公司在县域范围统一进行空间置换、开发后对外出租经营,以获得流转的区位优势收益和规模收益;其次,鼓励各村通过整理复垦村内闲置、废弃建设用地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可流转范围;第三,平等城乡建设用地权能,使集体土地能与国有土地同等地按市场机制原则进行配置,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最后,应股份化改造集体资产并量化到村民,村民按股分享集体收益,确保村民真正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9.
小农户的集体行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对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进而乡村治理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我国小农户的特征为切入点,利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剖析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揭示我国小农户的特征和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我国小农户参与农村集体行动的趋势。总体而言,小农户的诸多特征不利于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开展,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人均资源禀赋不足、耕地细碎化严重、农户持续分化等小农户特征,是导致我国农村集体行动衰败的重要原因。长远来看,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户收入提高等因素将有助于扭转我国农村集体行动的衰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在关注建立村干部制约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其的激励。村官是村民选举出的"领头羊",一般都是村里的能人。目前的村干部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且一般只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会计才有,每月1000元左右。其他村"两委"成员工资和误工补贴的发放要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情况,能不能拿到其实心里都没有底。而村干部跟日常打交道最多的两个群体相比,待遇都有明显差距:乡镇干部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每月工资至少两三千,而且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障完善,村官的工作量不比乡镇干部少,但待遇却是大相径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