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实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的"双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五个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农业发展要顺应国内食品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把重点放在压减低端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上。由常态发展向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变。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必须推动现代农业由常态发展向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变。由过于依靠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农产品市场总体上已进入买方市场,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又直面世界各地优质农产品的冲击。在如此背景下,农业高效和农民增收,关键不在产而是销。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不断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建设,"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成形,并取得了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种类繁多,有一定的生产周期。从生产到供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当前,人们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的健康转变,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效益、消费者健康和市场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此,笔者对河南郑州、漯河两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由"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的一个平台。本文通过阐述农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应用互联网技术、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措施,探析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农民增收传统动能减弱、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小规模经营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要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农业发展需求要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由常态发展向绿色、创新式发展转变,由政府主导为主向市场驱动转变,由传统式发展向激活要素市场发展转变,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按照"农场搭台、企业唱戏、共建基地、农企共赢",突出"特色、创新、品牌"为抓手的调整方式,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发挥生态优势,调优结构、转变方式,由常规种植方式向绿色有机转变,由传统经营方式向品牌化方向转变,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鼓励各种专业化农业合作社发展,推进"互联网+销售",实现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农产品加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产品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农产品市场由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者市场向消费引导生产的消费者市场转变。在这种新常态下,广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走向何方?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各地在发展"三高"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高度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时期是哈尔滨市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减法"的关键时期,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补齐农产品品牌营销短板,是提高哈尔滨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加快哈尔滨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本文通过梳理哈尔滨市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剖析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在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促进农业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自90年代初以来,以贸工农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快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农户进入市场,推动农产品产、加、销结合,促进规模经营,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农户、企业的投入积极性,推动农业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  相似文献   

11.
泗阳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变化,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及时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升农业内涵,积极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创利、创税、创汇"农业,实现由传统数量增长型农业向现代质量效益型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一、把握市场取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发展"三创"农业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当前制约我县"三创"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结构单一,粮经比例不合理,养殖业总量不大。因此,发展"三创"农业必须牢牢把握市场取向,结合我县实际,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一是调优粮经比例。在稳定全县粮食总量的前提下,逐步压缩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并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着力提高单产,促进全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已经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当前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 ,调整势在必行。笔者认为 ,当前调整农业结构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应当消除三种顾虑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 5个关系。一、消除三种顾虑一是要消除“不敢调”的顾虑。结构调整可能带来更好的收益 ,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和市场风险。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市场适应能力差 ,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 ,不敢承担与收益相伴而生的风险。市场经济没有零风险。因此 ,我们在结构调整过程中 ,既要依靠对市场科学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强国有五大重要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规模小、竞争力弱、生产效率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那么,现代农业强国有哪些重要标志?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农业强国,不能简单地依据粮食产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省湖州市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五优联动"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政府储备资源优势,联通优质稻谷"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积极打造"好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实现了供给升级、企业增效、储备优化、产业发展。一、实现"五优"整体联动2019年,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河南粮食主产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针对河南粮食主产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探索其发展绿色农业的途径和对策,即通过农户、市场和政府3个层次,把农户、企业、销售商、消费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实现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从人工监管向信息化监管转变,从传统农业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官方检测向官企共检转变,从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实现了"四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智能监管,实现人工监管向信息化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把守好三重关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源头生产关。农产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抓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管理,完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苏州市调整农业结构初显成效。但产业档次、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仍较突出。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真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转移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苏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苏州农业结构调整是在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收难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逼"出来的,或多或少带有被动应急的特征。结果难尽人意生产结构逐步优化,但调整目标尚未实现。1999年与1996年相比,全市已累计调减麦子47万亩、油菜14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廉江市委、市政府为了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搞开发性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龙头”产业为重点,以抓好名优特产品为龙头,以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使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由常规农业向开发农业转变;由平面农业向立体农业发展;由自产自销农业向出口创汇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扮演关键角色。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以绿色、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