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肖海莲  胡挺 《财贸研究》2007,18(6):108-114
外部大股东一方面具有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又会利用控制权侵占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影响公司绩效;约束大股东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诸多约束大股东侵占的机制中,公司声誉机制被认为是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有效机制。本文采用2004年126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大股东侵占度和公司声誉制约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侵占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公司声誉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此外,我们还发现法律环境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天旺  杨洪娜 《消费导刊》2014,(10):229-230
自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实施以来,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股权相对集中和“一股独大”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存在,以及体制和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当前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行为仍时有发生。本文对大股东如何利用自身权利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这一现象进行揭露,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些许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大股东资金侵占的行为往往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伴随着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使得审计难度不断增加,审计失败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也给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物流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往往不存在实物的流转,因此注册会计师对物流企业审计的难度有所提升,为了避免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识别与应对大股东资金侵占异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企业大股东资金侵占的动因及后果;其次针对资金侵占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并重视的四个特征;最后对审计人员如何应对物流企业的资金侵占舞弊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大股东资金侵占现象,降低审计风险,规范资金侵占行为的发生,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保障物流企业的合理运营。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利用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侵占公司流动资金以及其他资产的现象,主要是由内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大股东以各种手段占用公司的流动资金以及其他资产,不仅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并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下降,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等环境,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活动来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严重干扰了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导致公司质量不高,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本文对我国第一大股东关联交易的总体状况以及第一大股东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并选择2010-2012年深圳交易所发生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对第一大股东的关联交易与上市公司绩效进行回归分析,从实证方面证明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行为,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大股东通过直接占用或关联交易、担保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解决方法是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大股东行为,对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进行责任追究;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切实保证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黎佑敏 《现代商业》2012,(26):93-95
本文以2007-2010年上市ST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失败企业理论研究了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和成因。文章从其他应收款的角度考察了资金侵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其他应收款的影响。研究发现:1)其他应收款余额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会较大程度地对公司进行资金侵占;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他们会相应地减少对公司的资金侵占的程度。(3)股权制衡对大股东的资金侵占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会减少“掏空”行为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姚益龙 《财贸研究》2011,22(1):110-118
利用2004—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会显著减少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初步得到体现。央企、企业集团和资产规模较大公司的大股东自我约束加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期会显著减少"掏空"行为;而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制约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除了通过"用手投票",还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最终达到治理目的。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本文利用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在除控股股东之外还存在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基于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透明度进行异质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高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掠夺是指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其控制地位或信息优势转移公司资产、侵占公司利益、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不良行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将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并危及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因此,研究大股东掠夺问题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地约束大股东掠夺不仅是一个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问题,也是一个宏观层面涉及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中胜  陈俊 《财贸研究》2006,17(3):128-135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0-2002年所有A股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的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越严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说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不仅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还会降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股权集中条件下,大股东实施隧道行为侵占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是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的基础上,联系上市公司实际,深入解析隧道行为的产生机理,并依据产生机理将其分类为控制权优势型、信息优势型、制度缺陷诱发型隧道行为。在治理隧道行为时,应根据各类隧道行为产生机理的特点,采取相机治理的措施,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建设对各类隧道行为的治理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纵向兼任高管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管理及决策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理论上纵向兼任高管对公司股价崩盘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监督效应"又有"侵占效应",究竟哪一种效应是更主要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存在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纵向兼任高管通过加剧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侵占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股东控制力较弱(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内外部监督机制较差(单一大股东、独立董事人数较少、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和法制环境较差)时,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这在逻辑上为纵向兼任高管的"侵占效应"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本文对纵向兼任高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形式之一,营商环境影响到微观企业财务行为的诸多方面,但有关其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及机制检验的研究尚且不足。基于此,文章以中国资本市场2008—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营商环境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大股东掏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抑制大股东掏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营商环境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揭示,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改善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审计质量和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以上构成了营商环境抑制大股东掏空的主要影响路径。以上结论丰富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经济后果相关文献研究,明晰了营商环境影响大股东掏空的作用机理,同时为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的不断普及,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过高,所引致的代理问题带来公司价值的降低远高于质押行为的正面效应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释股权质押行为的利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选取FH公司作为案例对股权质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权质押行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管理层也存在运用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的动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可能会产生利益侵占效应或利益趋同效应,有必要对大股东的存在及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可从大股东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程度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理,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探究大股东控制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该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且在大股东控制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伴随着大股东与企业利益的趋同,大股东会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增强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即大股东控制与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在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素质及其行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倾向是经理侵占企业资产的行为诱因。实行经理持股经营可降低经理资产侵占倾向指数 ,健全董事会组织机构可有效地抑制经理对资产的侵占行为  相似文献   

18.
周妍 《商》2014,(31):150-150
近年来,公司治理的研究问题从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转移到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分析。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对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关系进行了分析,首先选用智猪博弈说明小股东的“搭便车”心理,然后对大小股东的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分情况讨论,解释了“用脚投票”的现象,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透明度和融资约束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且当企业为非国企或工业企业、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股价越敏感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越明显;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盛敏 《新财富》2006,(11):68-69
据统计,自2005年初至2006年10月,共有119起上市公司及高管人员受到证监会、交易所和海关等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案例。其中,明确涉及侵占上市公司权益的公司有58起,绝大部分属于“关联方侵占”的“掏空”行为。在58起案例中,已明确侵占实施主体包括大股东的有41起,包括实际控制人的有4起,包括其他关联方的有41起,包括高管的有5起,只有1起案例为非关联方侵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