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渊博  温熙 《中国报业》2023,(22):64-65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阶段,与此同时,以往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对于新闻传播学而言,为其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也在无形中改变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向。本文简单分析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构与进路。  相似文献   

3.
翁静云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214-215
广告在商业化时代的作用举足轻重,广告翻译是商品进军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研究广告翻译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广告译者应以读者为中心,考虑受众的视野期待和审美情趣,唤醒读者的想象和欲望,从而达到促销目的。  相似文献   

4.
赵海鹏 《商界领袖》2021,(2):252-253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应用,通过引进该技术拓宽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和高效手段,使得研究层次也变得更为丰富,研究内容更有深度.新闻传播学研究也深受大数据时代的影响,研究路径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  相似文献   

5.
新闻美学和其他美学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新闻美学,顾名思义,是新闻学与美学的统一。本文将从新闻美学的内涵出发,基于新闻采编中体现新闻美学的意义和方式,围绕如何在新闻采编中实现新闻美学价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赖德富 《市场论坛》2012,(5):107-108
旅游外宣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关注译文读者的能动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方之间语言、文化和审美习惯的差异以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以期最大程度上实现交际目的,从而使译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者产生与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同样积极的心理回应。  相似文献   

7.
从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看广告文体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文体是一种典型的应用文体,目的性强,读者的接受对翻译目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从功能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广告文体的性质及广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晨 《中国报业》2023,(11):154-155
随着人们审美方式的变化,新闻采编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提高新闻美学价值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申新闻审美价值的实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新闻工作的角度出发,应当结合几种审美价值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价值,提升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新闻采编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将美学观念融入到电视新闻采编中,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4)
接受美学在中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并实现了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接轨,将接受美学运用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在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阅读解读,基于这一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过程中所呈现出问题,然后为如何实现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作品的阐释取决于他的期望水准,而读者的文学能力则决定他认识一部作品的视角,并打上自身文化深深的烙印。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那里将产生不同的意义。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是多个读者从多个角度来阐释的经典作品。本文则从接受美学出发,对各个角度的阐释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归类,以此探求西方文化和西方文论发展的轨迹,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
刘思言 《北方经贸》2011,(3):132-133
当下,战争题材影片充斥了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以其恢弘的战争场面,形式多样的打斗动作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具有一定的历史教育意义。战争题材影片随着时代的进步,从形式到题材发生了太多的改变。这种改变趋向由多种原因促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探究其中观众心理因素对战争题材影片发展趋向产生的影响,政治与艺术的结合、历史与人性的交叉、战争与灾难的关联无疑成为了战争题材电影的新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接受美学看跨文化传播中的“争议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芹 《中国广告》2008,(7):136-138
伴随着广告跨文化传播的热潮,"争议广告"频频出现。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近年来出现的"争议广告"其实都是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接受者对广告作品再创造,是接受者根据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生经验等对广告作品进行的想象和补充,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广告作品,自然会产生分歧和争议。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哲学家韦尔施解构传统美学并重构美学。他一方面联系传统美学,一方面面对现实的审美化景象,对美学的基点——“审美感知”,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法重新阐释,扩大其内涵,认为其内在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存在结构中的基本成分,从而将美学上升为一种元美学,第一哲学。这种美学的扩张有可能导致美学取消主义,但也为美学反思和更新自身开辟了视野。  相似文献   

14.
杜颖 《中国报业》2015,(6):34-35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对美的需要。在美学的分化过程中,新闻美学以其独特的形式占据一席之地,一方面可以增加新闻的价值性和观赏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将对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新闻美学价值进行探讨,以帮助实现新闻美学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在处理文化信息的转化时,应以异化为主要的翻译策略,归化作为辅助,从而最大限度地向读者展现异域文化和风情。但是,选择异化还是归化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读者——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该文通过对《爱丽丝梦游仙境》三个译本中文化元素翻译的对比,分析了接受美学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本文选择以传播学视角作为切入,用传播学理论及方法体系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国的龙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独特,笔者试图从龙与中国人的关系、龙形象嬗变、内涵不断深化等方面探讨龙文化传播的模式,以传播学——跨学科研究方式来实现对研究问题的新角度聚焦与投射,刷新现代人古代文化观点,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期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新范式、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臻 《消费导刊》2014,(8):177-177
受到国外移动出版系统受众接受行为研究的影响及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对移动出版中的受众接受行为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移动出版和受众接受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移动出版系统受众接受的研究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厘清。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商标译名对商品在目的语消费者中的接受程度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结合商标译名受众者的期待视野,讨论英汉商标的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19.
对设计美学和美来说,其答案往往可能是大相径庭的,因为每个人对设计美学和美概念和追求往往是不同的。此外,这个世界上除了永恒的变化,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一方面,人们的审美情趣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等一大批新事物层出不穷,这无疑将打破某些原有的审美平衡,同时大家也在对不同时期的审美进行研究导致目前的产品和审美需求都是和研究的结果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杜炜 《华商》2008,(15):85-85
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及心理状态,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