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星东风轮胎直接与东风汽车配套。在十堰市与之配套的还有许多橡胶杂件厂。因之,十堰汽车工发展如何,直接拽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直接牵引着十堰市经济的增长。十堰市汽车工业如何发展,怎样发展,趋势走向如何?元旦前夕,本刊邀请了十堰市长陈天会。撰文剖析,以使关注汽车工业发展的读者了然不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机电工业》2004,(6):46-48
活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体现在产业集群核心功能群体的竞争力上,具体体现在产业集群中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上。换句话说,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群中最终核心产品为载体,体现出整车产品在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上的质量、服务、技术、成本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汽车产业集群的理论依据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应以产业集群的思维发展汽车工业。本文在阐明汽车产业集群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从重点发展六大集群、建设汽车产业园区、实施模块化布局、建立互动创新机制、支持相关服务机构发展和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等六方面指出了我国构建汽车产业集群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汽车产业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产来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产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的成本,形成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合力,造就主导产业强劲的竞争力,由于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效应,加快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定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与广州汽车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改革开放,综合实力不断上升,2000年GDP超过3000亿元,排在上海、北京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广州地处沿海,毗邻港澳,可以直航到日本的东京、大阪多个城市,交通十分便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广州不断加强法制建设,行政和产业配套以及投资的软、硬环境建设越来越完善,并且逐步成为既适于创业发展又适宜于生活的大城市。广州是外商最愿意投资的地区之一,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早已将汽车产业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刊综合讯比亚迪产能达20万辆/年的深圳坪山基地于近日落成.这标志着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初步酝酿成形。随着上汽和南汽之间的重组计划推进以及深圳汽车工业兴起.国内汽车产业的版图正在发生更改。之前以单个城市为代表的汽车格局即将被区域性集群模式取代。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国家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决定因素.徐承红博士的新著《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竞争力研究》一书,综合参考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国际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俄林的比较优势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论等提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就西部地区域经济竞争力,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存在问题,指明了西部地区今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向;特别突出强调了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发展是提升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成功实现保持产业集群升级,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支持区域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措施,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种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集群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摩配》2006,(12):54-54
日前.浙江省玉环县汽摩配行业协会将协会标记作为商标图样,提出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据悉,申请的集体商标图案为一辆汽车的变形,像一个大写的"A",取自汽车英文"automobile"的第一个字母,这件事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激烈竞争中的危机意识以生产汽车零邮件闻名的浙江省玉环县共有8000多家企业,其中汽车、摩托车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摩配》2007,(1):35-35
日前,浙江省玉环县汽摩配行业协会将协会标记作为商标图样,提出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据悉,申请的集体商标图案为一辆汽车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论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的普遍现象,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盐域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盐城汽车产业所处的区位状况、自然禀赋、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等相关因素.阐述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在对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特征、存在的问题等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汽车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机会、政府6个方面对西安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并提出以企业集团化带动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零部件产业、完善汽车产业集群软环境体系建设和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9月26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著名经济学家刘世锦博士,他对我国汽车产业重组现象进行了精辟点评。他指出,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重组不一定要摆在很靠前的位置。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话,第一应该是进一步促进市场开放,第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第三才是重组。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为了解即将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的有关情况.巴西最大的产经媒体《经济价值报》的记者专程来到中国.采访了国家商务部有关官员和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同时,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组委会也安排相关人员与巴西记者进行了交流.探讨中巴两国汽车工业的合作空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朱英明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3):18-19,27,3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若干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伴随着集群的发展,生产要素持续向集群集聚,集聚优势更加突出,经济特色更加显著,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经济间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中国牙刷之都”——扬州市杭集牙刷产业集群为例,简要介绍扬州杭集牙刷产业集群特征,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特色经济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杭集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现状和新时期重组政策取向(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汽车产业不仅收入需求弹性高、生产率上升快,而且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所以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支柱产业。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不尽人意,增长速度平缓,品种、性能、价格都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加入WTO之后,势必面临严峻的挑战。要使我国汽车产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强的竞争力,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在品种、性能、价格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市场绩效,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产业改善市场结构和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摩配》2007,(7):40-41
进入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加入WTO后的五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长了3倍。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20万辆.一举上升到世界前三位。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工业组织的区域比较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组织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区域比较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工业组织所具有的两大重要特性:一是各地区工业集中度与工业经济绩效存在着“反常”的十分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二是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不同,大中型企业内部没有规模经济性,而小型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性却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各地区工业组织的决定性因素是制度因素,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和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良改造,要充分重视小型企业的发展,并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施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行业协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至今已有210多家,它们努力进行开创性工作,在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对外经济交往、企业人才培训等许多方面发挥出日益广泛的作用,正在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是,由于受到体制、环境、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协会建设当中也存在性质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职能不完善,网络体系不建全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影响到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正确认识行业协会的基本性质,端正协会发展方向对于我国工业行业协会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