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采用政府间公共服务责任分工——政府间税权与收入划分——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比较分析框架,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税体制安排进行中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国外相比,中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不足与支出责任主体下移;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缺乏主体稳定的税源;中央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财力均衡性效果较弱。由此提出了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税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测度: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发  周琛影 《改革》2013,(1):50-57
按照区域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区域财力分配均等化—均等化转移支付这样一个分析框架,评估财政体制运行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上,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的均衡水平显著提高,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均衡效果改善一般。在区域财力分配均等化上,区域初次财力分配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财力再分配均衡水平不断提升,造成财力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由区域间、东部地区差距转变为东部、西部地区内的差距。转移支付提高了区域财力总体均衡与区域间财力均衡水平,却没有有效抑制东部、西部地区内的财力差距。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变迁,应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分工、区域财力均衡分配、改进均等化转移支付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针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极不均衡的现实,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调发展机制、多元供给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09,(10):54-55
余姚市自2003年率先制定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纲要以来,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产业协调,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公共交通、清洁饮用水、污水处理、商贸流通、卫生健康、文化健身、综治民防和就业保障等“八网进村”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以缩小城乡差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全市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城乡居民共享程度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好蛋糕的前提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共享,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保证.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回顾西方国家教育均等化的发展历史,本文发现教...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城乡不均等、东西不均等、群体不均等多个层次的失衡问题。从失衡的角度出发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应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采取措施从多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均等化现象,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可能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紧迫性,同时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然而我国公共服务支出不仅总量偏低,而且在城乡、区域以及财政层级间的分布也不均衡。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政府级次过多等原因所致。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层级等措施,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对民族地区特殊生态环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并不充分,尤其是对其特性分析和路径探索更为缺乏。本文评析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并尝试构建其实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但农村公共服务明显落后于城镇。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自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差距。  相似文献   

11.
桑凤平 《改革》2012,(5):150-153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身国情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构建公私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治理机制,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投入长效稳定化,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搭建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条件下,城乡结构和形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需要新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式。应建立公共服务的动态调整机制、需求表达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技术手段等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过渡性制度安排解决特殊人群问题,通过社会保障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相似文献   

13.
吕新发 《改革与战略》2011,27(4):18-21,1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是实现均等化的基本途径。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原则、平等与均衡相统一原则、机会均等优先原则、防止平均化陷阱原则和防止福利化陷阱原则;必须从多维度视角出发,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种类上的民生性、数量上的最低性、阶段上的动态性、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构成上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与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势必会发挥助力。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2007年—2019年省级相关数据加以测算,研究发现: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积极作为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整体上有所提升,可差异化问题依然存在,且在不同地区之间以及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上均有所体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化表现与高质量发展相矛盾,因而今后应以经济高质量转变为契机,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转移支付调节功能,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配套社会环境,攻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薄弱环节,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麟 《改革与战略》2011,27(12):81-83,10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在于现行地方财政制度存在缺陷:二元财政支出形式、地方分税制不健全和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建立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打破原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并建立公共预算体制,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闵行区是人口流入大区,在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推动着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居住证使用率和含金量过低,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仍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大量导入带来的教育需求,土地资源制约居住保障服务等。因此市级统筹、资源整合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西部大开发升级转型、维护社会公正、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在交通基础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要围绕以人的权利和公正推动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公众需求出发,在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城乡制度衔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不断提升西部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探究2011—2020年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演变以及地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上,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市间差异仍然存在,呈现微弱的两极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苏皖两省内各城市各子维度均等化水平分界明显,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呈现均等化水平上升,区域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南京市龙头作用发挥不足,是导致区域内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因此,需加强南京都市圈内部分工协作,破除政策壁垒,推动南京市的带头作用,促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熟度模型不仅可以对政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能力做出评价,而且可以为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出持续改进的方法与途径。文章首先回顾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然后提出了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熟度模型,将成熟度划分为4个等级(萌芽级、发育级、优化级、完全级),并对每一级别详加描述,最后提出了成熟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