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曾卫 《经济纵横》2006,(7):45-46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安全稳健性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稳健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曾卫  骆桂娣  施元冲 《经济师》2003,(2):209-210
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力的分析和研究 ,是金融研究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的一项工作。文章在《银行家》杂志对世界前 1 0 0 0家大银行排名的基础上 ,试图探讨充分利用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信息 ,运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进行分析研究 ,即商业银行经营实力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经济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商业银行跨国境、跨业务领域交易和业务与日俱增,国际化经营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不断壮大,国际排名显著上升,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笔者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和现状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经营理念、区域选择、机构设立、客户定位和业务结构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及从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两方面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2008年经营效率进行的考察,发现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在54%~69%之间)明显低于成本效率(在73%~89%之间);而存贷比率、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市场集中度是影响银行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要切实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必须从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两方面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5.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增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健性和资信状况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将通过分析与资本充足率有关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3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以年报数据为依据,建立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企业规模、稳健经营能力、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五个方面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和比较.运用单因素指标分析法,将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分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不同侧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运用DEA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银行之间效率的差异.两种评价方法都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中国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中的5家上市银行的经营效率要明显好于国有商业银行。最后,提出提升银行经营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秀猛  田丰 《生产力研究》2020,(5):28-30+35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关系着其服务国民经济职能的履行,是经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文章基于我国19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8年的年报数据,运用DEA法选择合适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测量和分析商业银行在中国的运营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在下降,不稳定性在增加,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规模效率具有正相关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9.
有利于借鉴国外银行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加入WTO后,允许国外的金融服务进入,将带来许多新的业务品种,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服务方式,这将给国内商业银行起示范作用,引导国内商业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建立灵活高教的经营运行机制,从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水平,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0.
审慎监管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利用2011—2017年22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以度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主要审慎监管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率下降,但从时间序列上看,随着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差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流动性占比及贷款拨备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产生显著负面效应,但整体来看,就四大审慎监管工具而言,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正面效应明显大于负面效应。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效率,但缺乏两者的综合研究。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在风险因素影响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从而得出结论: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显著负相关,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则是正相关,而流动性比例影响不显著;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值不高,国有银行的总体效率值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且商业银行总体效率值没有显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其制度完备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和盈利性。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其经营目标,以风险为导向建立有序严密的内控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CCR模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评估,同时引入超效率模型,对所研究样本的经营效率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排序。通过对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按照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进行分组,本文发现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远低于其他8家已经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且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银行效率呈现"倒U型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对非DEA有效的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发现固定资产净值未有效利用、员工人数过多以及存款总额利用效率不高,是制约这些上市商业银行非DEA有效的瓶颈。针对问题,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提出若干提高DEA效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国具代表性的11家商业银行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尚未对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下降,但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将进一步加强。同时,研究还发现,中小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竞争的局面中,相对大型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对其经营效率、业务创新能力等具有重大作用。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特别是原来的国有商业银行,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和资本市场的上市运作,虽然在公司治理方面有了极大地完善。但是。基于运营层面的组织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现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影响其经营效率和效果,运用DEA方法,对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再造过程中分支行的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总分行制的管理模式下,应从投入与产出效率的角度,对机构调整和银行的盈利及效率等因素重新考量,按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制的组织结构模式,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管理状况。业绩评价作为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收益结构转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收益结构转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一环。文章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构建超越对数产出距离函数,对我国12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进行分析,以此阐明收益结构转型与商业银行效率和生产效率指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新形势下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推动金融创新与提高银行竞争力和自身效率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对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及风险管理机制健全与否,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稳健性至关重要。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完善、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提高其经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商业化水平,必须强化“人本创业”意识。其特点为人的素质是对银行经营成效最具重要性的因素,搞好队伍建设是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的必然要求,因此提高商业银行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建设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我国2005~2013年6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运用Hansen发展的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不同资本充足水平下,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稳健性的单一门槛效应,二者是非线性关系。上市银行样本中,不论资本充足率位于高水平还是低水平,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稳健性均呈现负相关;在非上市银行样本中,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稳健性的关系不仅存在门槛特征,而且在高、低两种资本充足状态下,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稳健性影响的方向不同。因此,相关政策要综合考虑我国商业银行上市与否及其已有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