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单位犯罪构成中若干要素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刑法中增设了单位犯罪,这是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大完善。但是,由于受传统刑法理论的束缚,对单位犯罪构成要素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认识不清,操作困难.在定罪和量刑上影响了对单位犯罪的打击力度。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界定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与刑事责任的承担者,是犯罪构成的基础。无明确的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则丧失实质内容。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物质承担者。何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是我国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新修订的《刑法…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做出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新修订的刑法虽然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单位犯罪制度,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依据,确立了主体的行为,并就其对司法的影响及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和建议,以维护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3.
王准 《中国城市经济》2011,(5X):278-278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国家机关能否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存在不少争议与困惑,本文则认为国家机关不宜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并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4.
李卫东 《魅力中国》2010,(3X):237-237
<正>我国《刑法》规定了20余种滥用职权犯罪,但纵观这些滥用职权犯罪规定,有一个明显的立法缺陷,就是其犯罪主体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不包括国家机关,也就是说我国刑法未规定单位滥用职权犯罪。这与打击单位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  相似文献   

5.
原涛 《魅力中国》2010,(31):145-145
现行刑法把单位纳入犯罪主体的范畴。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单位犯罪主体的问题,无论从刑法原理、犯罪构成要件,还是从立法起源及单位犯罪规定的内容上看,都应将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其中。对于机关主体犯罪范围,国家机关应被包括在其中,同时,有关条款对国家机关犯罪的罪种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避免社会和司法实践上的混乱。单位犯罪主体的犯罪处罚,新刑法采取的是以两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补充;同时应认为单罚制与单位犯罪主体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康学璞 《发展》2010,(11):41-41
"单位犯罪"这一概念是我国立法之首创与独有。刑法理论上则通常使用"法人犯罪"一词,但无论是法人犯罪理论还是单位犯罪理论,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一致的,即研究与自然人相区别的社会组织能否成为刑法上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金融业务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业务犯罪活动,刑法设立了贷款诈骗罪。但是我国贷款诈骗罪并未将单位纳入犯罪主体,这将不利于在当今社会国家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因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应当包括单位。  相似文献   

8.
雷鸣 《西部大开发》2011,(1):140-141
在单位犯罪中要做到正确适用各种刑罚,应根据单位犯罪的特点,查清犯罪情节,确定各主体的刑事责任,并将刑法总则中刑罚适用的规定和刑法分则中单位犯罪法定刑的规定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到量刑适当。  相似文献   

9.
夏五一 《魅力中国》2010,(32):144-144
单位犯罪,是我国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1997年刑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单位犯罪制度在我国法典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单位犯罪的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立法进行完善。本文中将回顾单位犯罪的立法演变,分析单位犯罪及其承担刑事责任的特点,针对我国现行刑法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提出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犯罪的分类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刑法理论,以犯罪构成理论为基石来划分的.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来看,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从犯罪主体所呈现的特征来看,犯罪可以被分为自然犯和法定犯.根据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来划分,我国刑法将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由于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首先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即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有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除了危害行为外,行为之对象、行为之情节、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所引起的危险状态也都是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但它们不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客观要件内容所呈现的特征来划分,我们可以把犯罪分为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情节犯四种类型.本文拟就从此种分类方法着手,对我国犯罪成立类型作一些阐释,以示与以成立犯罪既遂为标准(通说)而划分的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等犯罪既遂形态类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1.
王毅青 《开放潮》2006,(5):52-54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自然人犯罪,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所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刑事立法中所规定的绝大多数犯罪是自然人犯罪。一般而言,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侮辱等犯罪,显然是自然人犯罪。但对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的犯罪,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这一类犯罪,制造、贩卖、传播淫秽物品这一类犯罪,究竟如何判断是自然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呢?事实上,我国《刑法》对一些单位犯罪规定的定罪处罚标准与自然人犯罪相比,有较大甚至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正确区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正确区分二者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与分则均有关于聚众犯罪的规定。但立法上没有对聚众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导致聚众犯罪与集团犯罪、一般共同犯罪,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不够明确。刑法分则关于聚众犯罪的条文,大部分明确了聚众犯罪的责任主体,但也有些条文未指明责任主体,既违背了聚众犯罪责任主体法定原则,也使得条文之间不相协调。文章探讨了聚众犯罪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单位犯罪是97刑法增加设立的罪名. 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丁华宇 《特区经济》2010,(7):243-245
在对中外税收犯罪比较评析的基础上,我国的税收犯罪在立法模式应当采取附属刑法的模式;在罪名体系上,应当调整关于自然人与单位实施逃税罪的刑罚配置,扩大抗税罪的犯罪主体,增设税务代理人逃税罪;对于发票犯罪,按照行为方式的不同来构建罪名;在刑事责任上,应当取消死刑、限制无期徒刑、少用自由刑、增设资格刑、普及财产刑。  相似文献   

15.
杨娟 《理论观察》2005,(5):85-86
一定的作为义务的存在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义务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理论界也存在颇多争议.探讨目前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对于明确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的大多犯罪一般主体均可构成,但也有一部分犯罪刑法规定只有某些具备特殊身份的主体才可构成,或因为行为人具备特定身份而影响刑罚的轻重。这些由于一定身份而成立的犯罪或影响刑罚轻重的犯罪,在刑法理论上叫做身份犯。犯罪构成要件的身份,又叫构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它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是指由单位(或法人)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张永飞 《魅力中国》2011,(1):224-225
教唆犯罪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犯罪行为,它往往唆使没有犯意的人产生犯意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然而教唆犯罪中的未遂教唆和教唆未遂两种类型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不甚详细。在我国刑法学界对二者的界限也不甚明了,在此笔者试图就二者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单位犯罪的特点及危害程度,1.单位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目前,我国单位犯罪已从以前的走私、偷税等几种类型,渗透到从注册登记、订立合同、制做发布广告,到组织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修订后的《刑法》所规定的单位犯罪共列了90余个罪名,这既是通过多年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当前单位犯罪所涉领域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是一个民族兴旺、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现行刑法主要通过对生产、销售者监管主体以及关于食品安全非法经营三个方面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规制。但是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仍旧存在着缺陷。本文从刑法保护食品安全的入罪规则和刑法设置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犯罪归类、规制范围、过失犯罪、刑法设置、罚金刑等方面发现的缺陷。然后,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其他学者的学说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