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孙娅范,余海鹏土地制度是农村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世界各国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以集体所有为基础的“两权分离”上地制度,农户获得了土地的...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数次变革,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梳理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总结制度改革的经验作法,有利于准确把握制度实践的关键环节,从而积极稳妥推进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3.
一、改制企业基本情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涪城区以“两转”试点为契机 ,根据“结构大调整、资产大重组、机构大转换”和“产权明晰化、体制民营化”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以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攻克企业改革中的难关 ,使全区中小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自 1 996年以来 ,涪城区对乡镇以上 42 7户老城乡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中的 3 95户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其中乡镇集体企业改革面达到93 7%。城镇集体企业改革面达到 96 % ,国有企业改革面达到 1 0 0 % ;在 3 …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对国家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瞻望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趋向,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尤其是乡村集体企业的长足发展,对推动农村集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乡村干部和企业负责人难免会发生某些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少数人利用法制和制度上的不健全,“三乱”猖撅,无偿占用、侵吞企业钱物,致使乡村集体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已经成了影响和制约乡村集体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一、盲目上项目导致资产流失调查发现,有的乡村领导好大喜功,不顾客观实际和自身实力,热衷于跑资金\上项目。那些未经论…  相似文献   

7.
唐慧斌在《集体企业管理的制度创新》一文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经济发达的深圳市通过设立镇级投资管理公司,改革集体企业管理方式的经验和成效。但是,应当指出,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变革虽然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如促进了企业的独立化、削弱了乡村集体在企业内的作用,因而使乡镇企业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的“三权分置”制度体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目标,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顺应人们对乡村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统筹好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主线。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宅基地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改革的敏感性,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一是聚焦于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得以落实;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三是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破解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的难题;四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其行使所有权人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乡村集体企业股份合作改制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卢文进入90年代,农村普遍开展对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改革,并于1995年后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推行股份合作制。为做好这项工作,本文提出几个实际问题加以探讨。一、要以多种形式进行产...  相似文献   

10.
财税体制、乡村集体企业与农业投入朱钢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以工补农”资金日益成为农业投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户生产性投入的不足以及国家财政性支农支出的不足,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全国试点运作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重大变革。由于这场变革,原有的乡村财务管理体系已不可能适应新税制的要求,如何根据新要求构建新的乡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明确该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则是关键之所在。笔者认为,当前乡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应从改革对乡村财务管理提出的许多新要求中去寻找,着重抓好完善“双代管”、推行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强化支出控制、规范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等四个方面。一、进一步完善“双代管”近年来,“双代管”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旨在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建立一套系统性的村庄规划编制逻辑框架以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方法]文章通过文献归纳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及村庄规划的演进特征,运用演绎法构建了“本体论—认知论—方法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逻辑框架。[结果](1)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发展经历了以恢复与稳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一周期(1949—1978年),以高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二周期(1978—2017年)和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三周期初期(2017年至今)。相应地,村庄规划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雏形建构阶段、快速完善阶段、全面建构阶段、精准实用阶段,提升“实用性”成为关键命题。(2)本体论强调培育人地和谐的空间规划价值观,认知论强调村庄规划要深化对“3个关系”以及“5个关键问题”的认知,方法论强调村庄规划要重点做好“三生空间”基本格局与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结论]提升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需要规划师以乡村发展历史和问题为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宏观历史耐心、“紧密联系实际与群众”的中观分析思维以及“精准配置与细部设计相结合”的微观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产权的变革与经济统计钟小平我国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现代企业制度一个本质特征,就是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和企业财产权的确立。企业产权的这一深刻变革,必将对我国企业制度乃至整个经济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毫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产生“外部利润”,引起利益主体的初级行动和次级行动,形成新的制度均衡。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自由流转到宽松流转到限制流转再到当前的“三权分置”等阶段,始终与同时代的乡村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互为因果。须从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出发,逐步弱化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显化宅基地的资产功能,着力激发城乡社会创造活力和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不断促进宅基地制度变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村治理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运用治理理论框架剖析,70年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多组织共同参与、克服乡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制度法律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乡村治理更加理性和自觉地行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抽紧银根、压缩信贷规模的情况下,乡村集体企业怎样持续稳定地发展?就此,我们对全区乡村两级集体企业的积累与分配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从中得到了有益启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结合治理经济环境,把乡村集体企业积累偏低,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的现状矫正过来,逐步提高积累水平,不断扩充再生产的自有资金,不仅是使其摆脱现实资金短缺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其“强身健体”,实现长足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在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农村集体企业改革,这是继农地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对农村集体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又一次重大生产关系的变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农村集体企业新的实现形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18.
农地租赁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租赁制实证研究边锡禄,郭京华我国在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建立起农地集体所有、集体使用经营制度。当时,农地的所有权和使用经营权是高度统一的,不必实行农地租赁制,“左”的农业政策也不允许农地租赁制出现。1979年以来,农村改革中建立起集体所有、家庭...  相似文献   

19.
产权界定,是乡村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改造的前提和基础。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划分事关乡政府、企业、职工及社区成员各方,政策性很强,不能采取“先多样化,后规范化”的办法处理。因此,研究和确定一个乡村集体企业产权界定的具体办法,对指导我区的乡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及至全区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村集体企业产权界定的实质是对乡村集体  相似文献   

20.
乡镇集体企业改为股份合作企业的几个问题卢文农村改革以来,乡镇集体企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扩展,又日益暴露出原有的集体企业在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上存在不少弱点,主要是:集体内部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企业缺乏约束机制,具有社区局限性、封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