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土地退化与法律保障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土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尤其强调了人为因素对土地破坏的现状及产生的灾害 ,从法制的宣传教育、立法、守法和加强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复垦形势与政策建议段德亮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现状、类型与成因分析㈠土地资源破坏状况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各行业生产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挖废、塌陷、压占、工业“三废”污染和水冲砂压等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据有...  相似文献   

3.
关于呼伦贝尔草原沙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沙化仍呈扩展和恶化趋势。土地沙化造成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牧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造成土地沙化既有地质、气候原因,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防治现状,建议国家启动实施防治专项工程,并将呼伦贝尔沙区天然乔灌林纳入生态公益补偿范围,建立固定监测站加强沙化土地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我国两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从调查背景与依据、技术方法、基础图件和存储方式、坐标体系及比例尺、调查内容与范围、土地分类体系等6个方面阐明了两次全国性土地调查的差异,进而揭示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存在的地类归并与实际不符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工作、人为因素影响地类调查结果及因技术先进忽视实地调查等问题,并对未来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进行了展望,在重视土地动态调查、保证调查成果精准与实用、注重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加强土地调查监管制度和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危机的深层原因 土地危机指土地稀缺而导致的经济困境和潜伏的灾难性的威胁。造成我国土地危机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都市化规模的扩大,非农业建设性用地大幅度增加,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土地,自然及生态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土地结构发生改变。然而,我国土地面积锐减,土地资源严重破坏,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  相似文献   

6.
正污损土地包括污染土地和损毁土地,其中污染土地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使土地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受到一定影响;损毁土地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表丧失或整个土地毁坏而丧失其第一生产力。根据国务院2014年4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的国家之一。新疆占据我国1/6的国土面积,由于气候地理因素与人为因素导致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沙漠面积,而土地荒漠化现象在不断的加剧,沙漠面积仍在不断扩充。通过分析新疆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复垦形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前全国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约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0%,而实际复垦利用面积不到废弃地总量的10%。加强土地复垦的主要措施是,继续实行并完善“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优惠鼓励政策;通过土地复垦规划的编制确定复垦的重点、目标及规模;实行提供建设用地与土地复垦挂钩和复垦押金或保证金制度;多渠道筹集土地复垦资金,加大复垦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土地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阐述了东北黑土地“薄、瘦、硬、劣、减”等退化现状,分析了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隔年深松、高茬还田等4项治理措施和建立国家培肥耕地基金,扶植合理轮作制度等4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地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并且使开发区之间的集约度水平可比,以广东省珠海市的3个开发区为例,提出基于熵值法和统一理想值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既避免了在确定权重系数时的人为因素干扰,同时通过对同一区域各开发区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理想值,使得各开发区之间的评价结果可比,从而更好地指导开发区向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期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环江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且这种关联性地域差异明显,受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效应和干扰过程是不一样的,导致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退化过程、退化程度、退化群落特征有异,最终表现在恢复方式和恢复难度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土地管理立法缺陷、执法不严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物权法不健全、土地法缺位和土地管理法不完善影响地政管理;现行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冲突、"三权"主体不分和权利制衡机制不完善是执法不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健全立法、严格执法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人权理念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以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确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障目标为依据,探究人权理念下农民土地权利保护的应有完善。研究方法:人权法与物权法交叉视角下的文献资料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利具有特殊的人权价值,虽然对其保护取得成就,但其进步中的问题仍然突出,以征地和乡土势力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权利并影响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为甚。欲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人权,必先寻求此问题的破解之道。研究结论:在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的时代诉求下,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更需不断强化赋权后的维权功效、充分实现征地中的还权于民。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World Bank's land law reform agenda in Africa by focusing on two central issues: (1) land law reform as a tool for resolving land conflicts, and (2) the role of land law reform in addressing gender inequalities. While the Bank's recent land report provides insights for improving land governance in Africa, it fails to acknowledge the exploitative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that often characterize customary land tenure systems, and the local power dynamics that undermine the ability of marginalized groups to secure land rights. Using insights from recent fieldwork, the paper analyses the links between land law reform and conflict in Ghana, and the gendered dynamics of reforming land governance in Tanzania. These “crucial cases” illustrate how land law reform can provoke conflicts over land and threaten the rights of vulnerable populations (e.g. migrants and women) when customary practices are uncritically endorsed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land governance. As such,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navigate the promise and perils of customary practices in the governance of land.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土地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土地执法工作已逐渐成为国土工作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土地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实践,提出了改变执法被动状况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规制的困境,并探索其解决办法。研究方法: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与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刑法在规制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时需援引行政法的规定,在行政法规制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滥用,与民商法在违法性认定问题上也存在一定冲突;(2)基于文义解释、合宪分析和原理论证方法,不仅能准确界定刑法中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的具体范围,而且能消解不同部门法在违法性认定上的冲突。研究结论:《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和《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应作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17.
论土地价格的本质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论证土地价格的本质及来源,凝练土地经济学规律。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人类社会出现土地私人占有以后就出现了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土地占有或放弃占有的对价;土地价格是土地利用能力的标尺,是土地财产价值量的经济表征;土地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土地价格变化的特殊性;土地价格最终取决于土地利用能力,土地价格是其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研究结论:土地价格最终来源于土地产出品价格,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认识和解决土地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的核心环节,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研究基于"数字国土"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对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当前土地执法监察的问题,以"数字国土"业务平台为基础,从违法用地的判定机制、跟踪管理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3个方面对创新土地监察机制进行了论述,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土地执法监察机制提供参考思路,为实现高效、科学的全方位土地监察体系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整体出发,借助信息熵概念对全县建设用地历年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揭示全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间分布规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县域各乡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揭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全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区,制定出各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