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长期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消灭剥削.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发展,过度剥削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在现实生活中,要把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区别开来;合法剥削利大于弊,应允许存在;非法剥削祸国殃民,必须消灭.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和消灭剥削,但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经济客观条件所决定,在我国剥削关系和剥削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不过,剥削关系的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剥削关系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能形成剥削制度,也不可能产生剥削阶级;同时,允许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现象的存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谭建陵 《全国商情》2008,3(2):131-133
剥削既是经济概念,也是政治概念.经济上的剥削是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政治上的剥削是指人对人的压迫、奴役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哪种形式的剥削都是不合理的.消灭剥削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倡、支持和鼓励剥削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反对、限制、消灭一切形式的剥削.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剥削观,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剥削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但出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要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存在于一定范围内的剥削现象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种主张把行为是否合法作为判别剥削之标准的观点,既与实际不相符,在理论上也说不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剥削的存在性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逻辑本身内含了剥削的存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无法否认剥削的存在,除非我们另创一个与马克思相区别的剥削概念.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时,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高于生产关系标准,即坚持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消灭剥削的正确判断:当剥削的存在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我们应该容忍之;当剥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消灭它则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7.
剥削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还不是高度发达,因而允许并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剥削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不同于历史上的阶级剥削,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允许剥削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行政策,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相应地剥削有三种形式:即经济剥削、政治剥削(或称权力剥削)和文化剥削.其中经济剥削是基础,政治剥削和文化剥削是经济剥削的派生,是经济剥削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使剥削现象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但这种剥削现象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并不意味着剥削实质上的严重化.  相似文献   

9.
剥削是某要素所有者对其他要素所有者应得的部分要素收益的无偿占有,其存在的基础是要素私有权。要素私有权是剥削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剥削的充分条件。私营经济,有可能产生剥削,但不一定存在剥削。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评价剥削。我国现阶段,要有区别地采取措施,消除超经济剥削和残酷剥削,限制经济剥削,利用剥削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消除剥削。  相似文献   

10.
剥削源于劳动内部的矛盾运动;我国现阶段由劳动的社会形式决定,剥削现象还存在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现象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所谓剥削,是由初始资本的不平等分配导致的社会成员在最终的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这是罗默运用模型分析法析出的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实质”。围绕这一核心思想,罗默在剥削的定义、历史形式等问题上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它们共同构成其一般剥削理论。这种剥削理论具有形式优美、清晰易懂的优点,但这种博弈论的剥削观在内容和方法上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三种剥削形式,揭示了剥削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生产力不发达,在此基础上,得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生产力成为主送剥削功过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下剥削的运行轨道。只有当生产力充分发展,剥削现象和行为才会补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理论,已不能全面解释科学技术作用日益凸里的今天所发生的一些现象。该文通过对剥削的传统定义进行质疑,提出剥削的现代内涵并说明应对剥削含义的正确认识。另外根据当代市场经济的实战,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剥削现象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剥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含义、剥削现象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剥削现象中的积极因素等问题,力图科学、合理地理清现阶段剥削之含义并阐明其与阶级剥削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要素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收主形式已多元化,因此对证券等不同金融收入的性质应有相应的认识。博彩收入既不是劳动所得,“按要素分配”所得,也不是剥削所得:但股票,期货收入则有合法与非法的不同,而存款,债券利息却是按要素分配所得;可是炒汇收益的情况就比较复杂,首当其冲的也是存在合法与非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是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人类社会起源不是私有制社会,人类社会起源后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才出现了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代表了私有制社会的产生,此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一直是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全都处于私有制社会发展阶段。相比原始的人吃人社会,奴隶社会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而且,此后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存在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与现实作用。但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延续,随着人类劳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社会必将由普遍的私有制社会转变为全球一体化的公有制社会。  相似文献   

17.
罗默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进行了"修正",在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根据财产关系重新定义剥削。在这一定义的框架下,罗默对剥削的演进形式、剥削的不公正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十分明确的,其剥削理论对于进一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罗默的剥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他所设计的诸多标准和方案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剥削关系或剥削现象与马克思时代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呈现出了某些新的特征。但是,尽管如此,剥削关系的本质并没有变,其生成的客观条件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国剥削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学术界就剥削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关于剥削内涵,有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和基于要素财富(价值)论的界定;关于剥削外延,有广义论和狭义论;关于剥削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有生产力决定论、私有制决定论等;关于判别剥削的标准,有要素收支是否相符论、收入是否合法论等;关于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存不存在剥削,有普遍存在论、有限存在论和残存名亡论;关于如何对待剥削的,有剥削有害应坚决取缔论和剥削利大于弊应引导发展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不断深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劳动者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劳动者所有制反映了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位的经济学立场和观点。收入高低不断简单作为剥削的依据,“剥削”的依据只能根据雇主是否是劳动者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