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福军 《经济学家》2008,(3):113-118
基于对诺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回应和体制转轨的现实诉求,国内学者尝试构建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并沿四大主线展开:一是系统比较及认知深化;二是原典溯源及寻求依据;三是理论批判及回应诘问;四是理论建构及指引实践。这一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剖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体系的相关命题,但是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制度变迁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也很少谈及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倾向。因此,原有的理论体系应在一个广义的视角下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理论与我国改革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动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与中国消费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与中国消费函数研究臧旭恒(-)中国正从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正处于非常态的制度变迁、制度重建过程中,制度变革、组织创新和观念转变必然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变异。如果说,在传统体制下,由于...  相似文献   

5.
6.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变迁的定义是这样的:“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他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或者说:“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他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的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7.
诺思认为,制度应当是“被人设计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种社会规则,即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关系制度的规定。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变迁方式划分标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动因将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分类,并对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评析。作者认为,引入“制度创新均衡价格”概念后,就可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分制度变迁方式,并赋予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新的内涵。在新的内涵基础上,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是可以相互并列的。  相似文献   

9.
綦彦臣 《经济师》1994,(10):29-30
产权理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深层次问题綦彦臣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初期结果,必然会出现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新局面。这样,商业银行作为生产金融品的厂商,也就不得不被纳入产权形象思考的行列。不过要想对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产权制度提供实质的要义是件不易的事情。笔...  相似文献   

10.
‘95中国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兵 《技术经济》2003,22(11):4-6
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 ,制度因素总是作为既定的前提 ,即制度结构具有外生性特征。在新古典传统的经济模型中 ,暗含的假设包括 :明确界定的私有产权 ,完备的信息结构 ,足够的激励机制以及无摩擦的交易行为。在这些既定的假设下 ,消费者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厂商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经济活动。斯密一瓦尔拉斯一阿罗和德布鲁体系的全部努力都在于证明 ,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自由竞争市场制度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帕累托最优。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也由符合这种标准的总量生产函数来描述 ,所差别的是构造生产函数的假定和形成不同而已。所以 ,…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质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性性;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与中国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从产权理论到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及其结构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激励机制,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诺思,1990),两者共同决定了整个经济绩效的水平。制度变迁是不同制度之间替代和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新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始于产权学派的努力,后来逐渐接纳了关于利益集团、寻租与国家的认识,进而形成了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随着路径依赖、认知科学和博弈论的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与诺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分析西方制度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制度的解释的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变迁的客观必然性,并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强调了制度变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重要性,指出制度变迁必须处理好借鉴与创新、渐进与激进的关系,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应实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再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经济思想比较的视角出发,深刻而详实地比较了新老制度学派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解,从而展现了一直以来被人遗忘的老制度学派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另一种解释,这一方面为进一步挖掘老制度学派的理论价值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同时也有助于主流新制度经济学的不断完善并吸收其中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毛健 《时代经贸》2007,5(5X):29-30
中国27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努力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它极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尝试对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报业制度变迁的一个理论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现代报业发展变迁的“两阶段论”基本理论框架,第一阶段即政府主导、以经营分配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财政成本拉动型”的强制性企业化;第二阶段是指报社主导、政府规制、以采编运作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市场利益推动型”诱致性市场化。本文暗示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报业必然要在政治-经济的双重角力下渐进式前行,相比于国有企业等经济制度的变革而言更为曲折与反复,但是报业的产权市场化进程对中国报业未来的发展影响可能较之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