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孙志君 《经济论坛》2012,(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在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近年来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出现了许多体制结构的问题,其中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其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入手,分析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及我国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期对财政分权下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丁辉侠 《当代经济科学》2012,(5):105-111,128
本文利用省级样本地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分别为倒U型和正U型;地方官员的晋升环境越好,并不必然带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分税制改革、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表明,中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于公众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和支出偏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乏财政激励,本文运用计量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与科教文类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文教卫类公共服务供给有促进作用,但地方自有财政收入与其却呈反向关系,这表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教科卫类公共服务供给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中国分税制改革变迁的实践,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公共服务产出模型,在控制相关内生变量的基础上,采用LSDV分析方法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进而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异化的GDP激励下,东部地区财政配置能力扭曲,更偏向于经济性产出,恶化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境况,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西部地区较低的财政均衡水平弱化了财政汲取能力,进而导致了公共服务呈现供给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闫坤  黄潇 《经济学动态》2022,(12):37-50
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与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式分权呈现的“财权上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下移”的整体特征引致了明显的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本文将中国式分权、财政纵向失衡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引致的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该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转移支付水平及时期分化方面存在异质性。此外,财政纵向失衡还会通过改变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好及供给效率加剧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负向作用。鉴于此,本文认为应从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央地财权及财力划分格局、健全转移支付体系等途径矫正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增强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与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财政分权是促使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制度安排,实证发现,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区域上,我国财政保障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但无法判定这种能力的增强是来源于内在机制还是外在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行政管理体制也直接影响了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我们应降低财政分权度、建立一套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人口密度来提升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改善其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财政分权与晋升竞争对居民公共服务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从而增进民生福祉。将2013年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个体微观数据与地级市数据相匹配,实证分析纵向财政分权与横向晋升竞争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纵向财政分权与横向竞争共同影响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竞争程度的增加使财政分权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但竞争不足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分析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时发现,专项治理行动在短期内可提升地方晋升竞争压力,从而对财政分权发挥调节作用,但长期来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要在难以形成有效横向竞争的领域发挥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强化地区间公共服务领域竞争,发挥居民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推动公共服务领域考评机制长期化,建立专项治理行动的动态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财政激励的视角,对中国式分权体制特征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负债所形成的财政激励作用。文章认为,中国式分权对政府官员的激励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政治体制、负债政策与政治周期。从这三个方面讲,均无法有效激励地方政府减少负债行为,主动降低财政风险。而中国式分权体制也无法对债权人形成有效的激励,使其无法有效地抵制政府的借债行为。  相似文献   

11.
孙戬 《经济问题》2012,(6):107-1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有效的财政政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存在财政责任划分不明确、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财政资源配置不均衡、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工的角度,构建分工成本与分工收益的理论框架,分析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同时,构建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与分工水平的模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证实公共服务能够通过提高社会分工程度来促进经济增长.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出发,建议把投资重点放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公共物品的理论框架,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农村消费主体的特点,并在一定的实证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地方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提出改革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文慧  高山 《技术经济》2007,26(9):75-77,83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农民很难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行为,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了政府服务供给和农民需求错位,质量不高。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要求引进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要求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构与公共组织三套工具,建立起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路交通服务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公共公路交通服务的性质对其均等化的内涵和标准进行了界定,对公共公路交通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政府配置的项目资本金不足、收费公路规模过大、公路建设投资的不均衡性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分工和问责机制、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几个方面对均等化取向下公共公路服务提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动机和违约风险是影响物流服务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功能型物流企业→物流服务集成商"的违约风险可分为物流服务集成商违约风险和功能型物流企业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具有传染性和相依性特征。物流服务供应链违约风险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通过实证方法,可以形象地说明物流服务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conomy–wide effects of fiscal policy and major features of public outlays, receipts and debt trends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9.
政府作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唯一供给主体,在供给过程中表现出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寻找供给渠道的多元化.放开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这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