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正在阔步迈向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化开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信息化关系到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如何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先生。  相似文献   

2.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有关公司治理、工程治理、国家治理等词汇突然多了起来,中国学术界发现,治理学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日渐突显,有关治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方兴未艾。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先生。  相似文献   

3.
采访李京文教授,我自始至终怀着感动。三年前,我在广州某宾馆与他相识,是他在中山大学讲学的间隙;两年前,我在昆明世界博览园对他进行专访,是应邀参加他主持的一个学术讨论会;一个月前我在他家中采访,则是为了谈他涉  相似文献   

4.
在不久前进行的中国工 程院2001年院土增选中,著 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 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 教授,当选为新组建的工程管 理学部首批院士。新年伊始, 李京文院士应南宁市政府邀 请,来南宁就南宁市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扩大规模、加快发 展问题进行论证。1月13日, 我在他下榻的邕江宾馆采访 了他和他的亲友。 李京文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顾问。他的一生,是在经…  相似文献   

5.
尽管人们对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尚存争议,但是随着问题的日益显现,在有些问题上人们的意见正在逐步靠拢。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先生,他的分析意见就得到了许多高层人士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这片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土上,曾诞生了无数文学艺术大师。今天,在文化生产力时代,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先锋,正在发挥出雷霆万钧之力。伴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大师正在我们的国土上诞生。 在灵蛇宝马交替之际,本刊顾问王选院士、李京文院士给我们带来喜讯: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最近喜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月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王选和同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7.
俄科学院于1994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年会,讨论并通过科学院主席团年度工作报告和增补科学院院士。中国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谢先德、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曾庆存、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8.
俄科学院于1994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年会,讨论并通过科学院主席团年度工作报告和增补科学院院士。中国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谢先德、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曾庆存、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俄科学院于1994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年会,讨论并通过科学院主席团年度工作报告和增补科学院院士。中国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谢先德、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曾庆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从能源安全的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此,本刊记者就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先生。  相似文献   

11.
12.
初访石元春院士是在1997年春天。当时,我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组织“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丛书”的《中国耕地可持续发展》一书,经北京科学界朋友介绍,到中国农业大学拜访石教授,并约请石教授领衔主编此书。石元春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湖北人。1931年2月10日出生于武汉市,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北农大农学系,后转入土壤化学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被派参加中国科学家新疆综合考察队,回校后从事土壤学教学、京郊土壤普查和盐渍土动态研究。1973年起,投身…  相似文献   

13.
14.
信息安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经济现象,企业在信息安全上存在诸多误区,如不及时解决并加以防护,由信息安全引起的经济安全将严重威胁企业的经营,信息安全是保障经济安全的必须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16.
碧水蓝天是现代都市所钟情的,因为它们几乎要永远地消失了,于是人们又去各个地方追逐这种美感,这给当地带来旅游效益的同时,也正逐渐夺去当地的碧水与蓝天。不论碧水还是蓝天,它们不属于这个地区与那个地区的人,也不属于具体的哪一个时代的人,它属于自然,属于世界,也属于世世代代的人类社会。因此,我们不但有义务保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美好自然环境,我们也有责任将更好的环境留给后代。钱易院士是研究污水治理的,作为中国污水治理的权威,她有许多的感慨,她想通过各种渠道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观念普及深入到人们心目中去,以此不但还自然以“碧水”,还有“蓝天”,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7.
居平 《上海房地》2006,(3):52-53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江欢成曾说.建筑结构本身是很美的.是内在的美,力量的美。这几句话在江欢成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迎着绵绵细雨,记者来到了江先生的办公室.他让秘书送上一杯热热的红茶.还说,天冷淋了雨.特别容易感冒,身体健康最重要了。和蔼可亲,朴素平实的话语,让记者的敬畏感顿时烟消云散了,访谈在家常式的闲聊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有一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洋药物研究与经济产业实现一体化的新突破,以生产出适合人类需要的各种新物质和海洋药物。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一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正值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之际,我采访了著名海洋药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洋药物学的开拓者、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教授。管华诗,1939年8月生于山东夏津,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专业。历任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8日,人民网2003年国内十大新闻新鲜出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以“大坝蓄水、通航、发电,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而榜上有名,“三峡工程”又一次成为网上的热门搜索词汇。提起三峡的成功不能不提到其优良的工程质量,而三峡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作为本期的质量人物则名副其实,本刊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石玉林是在1998年。为组织编写《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丛书》,我曾到中国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请教中国土地资源理论学科的奠基人石玉林院士。他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的寓所里热情地接待我,并就土地资源的开发,自然资源的利用,新疆和广西等西部地区的资源情况的调查成果给我作了介绍。石玉林谦虚和蔼,热情健谈,对我提出的问题作了圆满的回答。他爱好广泛,生活充满乐观,这可能是长期在大自然考察中磨炼的结果。他不但写考察科学报告,还善于对考察生活进行提炼,他的散文《难忘的新疆考察生活》曾发表于报刊。石玉林是一位文理兼容、富有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