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琦 《经营者》2006,(12):6-6
企业的员工就是信息化的需求者,如果想唤起他们对企业信息他的重视并融入到信息化过程当中,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并且让他们看到并且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在海航内部,员工就是海航信息公司的“客户”,海航很清楚他们想要些什么,然后帮助他实现这种愿望。从2002年开始,海航已经把信息化提到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在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过程中,坚持低成本策略,海航为自己在日益开放的民航市场竞争中,积蓄了能量。  相似文献   

2.
程若曦 《经营者》2005,(12):18-18
“索罗斯的投资证明海航的表现是杰出的,已经达到了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准。”陈峰如是诠释索罗斯对海航的再一次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就像一个杯子,正着放能够装水,倒着放就失去了装水的功能。国有企业改革照搬了西方模式确没有健全的装水功能,郑海航主编的课题具有将倒放着的杯子正过来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积淀的中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尖锐矛盾,按照中国人2000多年的历史做法是用“革命”的方式解决,“89学潮”就是一种表达,郑海航主编以及在这个课题周围聚集的中国顶尖学者,用他们的学识和良知为我们的民族开启了不经过“革命”通向现代化的和平崛起的制度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郑海航主编的课题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个课题对《当代经理人》目标读者——民营企业家的意义是:你也能从国有企业改革中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4.
航空     
《中国新时代》2011,(3):122-123
1月10日,海南航空荣膺“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颁奖仪式上,SKYTRAX机构主席EdwardPlaisted向海航总裁王英明颁发“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奖杯和证书,这标志着海航正式跻身于全球七家五星航空公司之列。  相似文献   

5.
第一代海航破垄不可复制的历史1991年2月9日,海南航空第一架包机从海口飞往北京。中国民航业的垄断坚冰第一次被打破。海航1989年成立之前,“民航是国家队一统天下,对地方成立航空公司一直不支持。”(海航副董事长王健语)。  相似文献   

6.
~~“二·八”投资“一·九”律@郑海航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海航“心灵工程”,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保证员工生活质量,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员工实际困难,长白山海航宾馆针对自身老员工多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8.
围绕上海家化的国有股之争,让“海航”再次成为商界关注的焦点,而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在与平安的竞购中之所以未能如愿,分析人士认为,海航集团往年对旗下上市公司施展的“财技”遭到争议,以及这些公司在业绩表现和资金往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峰 《中外管理》2003,(12):86-89
人常言:海航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奇迹,一个资本市场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陈峰,却一再谦称自己小学水平,一本经商书籍不看的同时却“不务正业”于佛法儒道。那么,海航的底蕴到底何在?对我们企业的启发何在?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海航集团(以下简称海航)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探索,顽强实践,凭藉着“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朴素的海航理念,成功地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企业管理,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翻开海航20年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海航的党建工作有许许多多的靓点,尤其在将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将企业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合、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将企业党建与履行社会责任相融合这四个融合上更是有着鲜明的海航特色。  相似文献   

11.
《英才》2006,(9)
陈峰是中国航空业的一个传奇人物:政府官员出身,40岁走出机关办海航,在有限的政府资源支持、只有对于航空业来说少得可怜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情况下,他硬是带领海航挤进了全国四大航空公司的行列。然而,陈峰并不满足“老四”的位置,构建世界级的航空品牌才是他的目的。随着6月30日海航股份(SZ6002215)56亿元注资方案的公布,一个将拥有近百架客机、300亿元资产的“大新华航空集团”呼之欲出。用陈峰的话说,“这是中国航空业的一次重大事件,创建大新华航空标志着中国拥有世界级航空品牌的开始。”在转型经济时期,循着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郑海航教授的专著《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戚聿东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企管系教授邹昭晞博士的专著《跨国公司定价系统分析——对跨国公司经营过程及其特征的博奕研究》分别荣获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和1999年,海航先后在上交所的B股和A股上市,并分别成为第一家在B股和A股上市的中国航空企业。自此,海航率先在民航领域打通了与国内外资本市场对接的渠道,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业内“第一”  相似文献   

14.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27(6):44-44
日前,上海航华国际船务代理公司在江西注册成立“九江航华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这是“上港集箱”在江西继成立“海华国际货运”之后的第二家公司。今年以来,江西省新增3家国际货运代理。  相似文献   

15.
齐人物论     
《东方企业家》2010,(3):61-61
在中国谁也看不懂陈峰。惟一的理由是“海南”,惟一的理由是所谓的“国际旅游岛”,惟一的理由是博彩业放开的预期。作为航空和物业方面的“地头蛇”,海航和陈峰终于等来神奇一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3期封面故事《海航迷雾》前段时间,在贵刊看到一篇质疑海航的长篇大论,看了也就笑笑而已,当成了又一次媒体对海航的炮轰。因为身在海南,又经常享受海航服务的我,总感觉海航或许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还不至于像众多媒体描述的那么不堪,直到最近,一次亲身体验才让我不得不产生怀疑:海航是不是真的出问题了?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航空公司成本攀升利润下滑,“雁过拔毛”式的额外收费项目越来越多。 在试行短短9天后,国航“选座费”服务悄然暂停,而海航的500元“选座费”仍在收取。航空公司对航程较远的部分国际航线征收特殊座位的“选座费”引起巨大争议,坐飞机还要收取“选座费”,到底是变相涨价还是差别服务?  相似文献   

18.
企业动态     
海航实业签约领盛投资8月21日,海航集团公司旗下的海航实业有限公司与领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不动产投资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合作意向书签署后,海航实业与领盛投资将在项目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经验方面全面共享,计划  相似文献   

19.
何斌 《中国企业家》2005,(23):66-67
“在经过进退金融的踌躇和顿悟之后,如何让海航这架已背负约200亿债务的‘飞机’平安落地?”在去年的“25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榜单中,陈峰位列第23位.《中国企业家》给出了这样的悬念。  相似文献   

20.
谁懂海航?     
去海口采访前,对海航的直接感受来自海南航空,服务细致,口碑不错。而对于海航的另一层感受,则来自于媒体报道,"大胃王"、"并购狂人",都是同行给海航贴的标签。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海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