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民春  袁秀林 《经济学》2007,6(2):401-420
本文综述了人民币区域化的相关研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区域经济环境。并采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性的模型,选取1989-2003年的数据,验证了中国同亚洲其他经济体双边贸易关联度与经济相关程度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从贸易的角度对人民币“区域化”的收益以及相应的效应做了实证分析,通过对中国与亚洲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情况,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对亚洲经济体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判断在亚洲贸易发展的趋势下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东盟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建了一个三经济体的贸易模型,从贸易损失的角度分析中国和东盟地区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对中国和东盟,以及对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福利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地区结成货币联盟对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将产生正面效应;由于东盟地区整体技术稍低,中国和东盟结成货币联盟将使东盟贸易损失下降更多和产出增加更大,从而提升东盟地区的整体福利;中国和东盟进行人民币结算对各经济体而言,属于帕累托改进,符合激励相容原则,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中国和东盟进行货币联盟的优势在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地缘优势和生产技术类似。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可能性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若能实现在与日本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或者暂不排斥本国华币存在的前提下规划发生“亚元”,对中国都是是利大于弊的。不过,在此之前和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还是要积极推行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推行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亚洲经济协调发展和中国增强国际金隔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而中国改革开放也为此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基础。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相关对策,为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增强的必然要求,又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本文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进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呈现日益突出的趋势。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大多数国家对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发展有着期待和展望,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研究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阐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也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一种帮助和推动,是"多赢共赢"。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作为联系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并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通过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控制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人民币势必要走出中国,走区域化的道路.在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中,周边国家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周边贸易结算的本币化,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构建以西部各省区为重点的周边对外贸易通道,将会对人民币的周边区域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和亚洲区经济体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并着重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本文的研究表明,本次灾难会加剧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加速日本制造产业向外转移,削弱日本在全球,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核心地位。中国应当适时推动人民币资本向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输出,遏制灾难引起的负面影响扩散,在援助日本的同时,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加速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达成合理的区域合作与多边共赢;并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日本中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区域化的现实条件和战略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入手,通过对中国总体经济规模、外汇储备规模、外汇金融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币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具备区域化的良好条件;同时,通过对东亚区域化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动荡对国际环境影响的分析,认为人民币区域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外部环境。因此,中国应利用有利条件和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最后,本文还就如何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入手,通过对中国总体经济规模、外汇储备规模、外汇金融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币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具备区域化的良好条件;同时,通过对东亚区域化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动荡对国际环境影响的分析,认为人民币区域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外部环境。因此,中国应利用有利条件和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最后,本文还就如何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剑 《当代财经》2006,(9):89-94
本文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特点,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提出了更加合理的模型,引入关税(出口退税额)、政府支出、贸易条件等变量,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78 ̄2005年,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其后,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Logit模型)进一步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幅度与净出口呈负相关的结论,即汇率错位幅度越小,越有利于出口,从而出现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2.
秦格 《财经科学》2012,(4):36-43
宏观财务分析是对国家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财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的剖析。本文基于宏观财务分析的视角,利用财务分析的技术手段,以中国工业企业2000-2010年的盈利能力为依据,研究了我国外贸经济总体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对了解外贸经济实体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极限,探讨中国外贸经济对人民币升值的短期承受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蓉  杨文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1,(18):51-52,12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加之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结束,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首先阐述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及通货膨胀率,并分析了它们与汇率变动的关系。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加以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内外部的压力,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改革,2006年1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过5%。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也较小。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急躁、冒进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徐梅 《当代财经》2007,(2):91-95
非市场化商品和劳务、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准确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当两国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相等且两国的贸易量为零增长速度时,才会出现零波动幅度的贸易均衡汇率;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应根据我国贸易汇率波动均衡特征制订和实施更具灵活性和弹性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国际效应进一步加强。文章分别建立了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 CGE 模型,基于最新的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TAP )数据库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别模拟了2016-2030年人民币持续贬值和先贬值后升值的两种情景,并从物价水平、国际贸易、经济总量、行业产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价格指数方面,人民币贬值将给中国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2)在贸易方面,人民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扩大中国的净出口,但在远期反而会导致净出口下降;(3)在经济总量方面,人民币贬值只在开始阶段的短期内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长期贬值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4)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在贬值情景下的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服务业的产量持续下降。总之,两种情景均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反,东盟、日本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从中长期受益。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制定若干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预期管理,实施差别化的外贸政策,加强多方合作,积极应对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肖明智  谢锐 《财经研究》2012,(2):112-122
文章以衰减函数的方式将新凯恩斯学派提出的价格粘性理论引入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中,使模型更符合经济系统中价格调整规律,并利用模型模拟渐进式升值和快速升值两种不同的人民币升值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价格粘性的作用下,人民币快速升值将在短期内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GDP增速下降最高达1.6个百分点,失业率明显上升,而渐进式升值最高只有0.67个百分点;快速升值能有效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和促使我国贸易再平衡,最多使我国CPI增速下降3.6个百分点和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下降1.06个百分点,并且在长期内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效应略小于渐进式升值。因此,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应采取不同的人民币升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冯跃 《经济问题》2012,(9):112-115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争议不断。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并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央政府基于国家发展水平就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期望建立健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FDI资金流动下的政策有效性与人民币汇率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虑到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下主要以FDI资金流动为主的现实,修正了BP曲线,并建立了一个确定性的静态模型.研究表明,我国主要针对短期资本流动所进行的资本账户管制并没有降低外部经济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在以FDI形式为主的资本流动条件下,本币的大幅度升值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一般价格水平所产生的收缩性的影响是巨大的,采取大幅度的本币升值措施以缓解中美贸易顺差极不可取,它会沉重打击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的实现,并造成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渐进地放松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或提高本国利率以遏制FDI形式的资本流入;或在本币稳步、渐进升值的同时,渐进地放松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确实可以降低本币升值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收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不对称视角分析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问题,提出基于使用价值的实物流和基于虚拟价值的信息流不对称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信用体系不对称导致了中美经济结构的差异,以及对广义虚拟经济主导权的争夺是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根本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要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