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对房价收入比的涵义、房价收入比的争议、房价收入比的一般计算、房价收入比的探索性计算四个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利用这个指标分析房地产泡沫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价上涨的特殊原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房价收入比、商品房空置率和房屋租售率等方面对我国房价大幅上涨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房价上涨的特殊原因,并对信贷扩张、热钱涌入、地方政府行为驱动、实体经济资金注入等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控制房价以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夏刚 《经济研究导刊》2009,(27):135-137
房价收入比是中国目前广为使用的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度量指标,许多文献将房价收入比4-6作为国际标准,也有部分文献探讨了房价收入比存在的问题,但这些文献均建立在房价收入可合理度量住房支付能力的假设上。探讨了房价收入比来源、用途及局限性,结果表明:中国文献中常引用的"4-6"标准,不是发展中国家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是中观或宏观指标,而不是微观指标,不能度量住户住房支付能力;房价收入比不能反映收入增长、非住房支出等因素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即不能合理度量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指标分析法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照 《经济研究导刊》2010,(7):137-139,217
我们在房价收入比的基础上,发展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指标修正法”的概念与公式。房价收入比指标主要是根据过度的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来设计的,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当该指标持续增大处于上升状态时,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了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的增长幅度,此时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较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指标修正法以房价收入比指标为基础,运用模型测算出该指标的客观综合评价标准。将此方法运用到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的实证分析中,从而给出了更加客观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指标分析法,可以简单快捷的判断一个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的严重程度。在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时也可以参考该指标,有利于对市场做出更理性的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5.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科学的房价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许多研究者认为房价收入比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本文认为用房价收入比衡量房价合理性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反映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差异,以机会均等作为房价合理的判别准则。按照这一设想,本文提出了以“住房负担能力、住房机会指数和住房机会均等指数”为核心的房价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5年江苏某市房价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改善其房价合理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价高,买房难是近年来义乌市居民反映比较强烈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房价收入比角度,探讨了2001-2009年义乌市房地产价格运行的状况,分析了目前义乌市住房价格水平和居民的可承受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价格虚高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焦点.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房价收入比是测度房价是否虚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家庭购房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大于10,与发达国家1.8~5.5相比偏高,已经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3~6的合理区间.此外,从租售比、房价成本比、住宅空置率等多个指标综合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业价格虚高,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8.
蒋烨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238-239
从国民经济整体和居民生活水平两方面科学地选取房价影响因素,以安徽省为例,引用2002--2010年这九年的安徽省房屋价格销售指数和各影响因素的数据,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房价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影响安徽省房价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户籍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储蓄存款余额。  相似文献   

9.
住房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安居场所,房价则是打开房门的关键钥匙。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房屋价格也呈现出上升趋势,造成了中国人买不起房的现象。本文针对这种现象,总结了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租售比、房价收入比指标综合评价我国各区域房地产市场的比价效应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房价对住房租赁市场有倒逼作用和漫延趋势,租金相对于房价的偏离导致住房租赁市场难以有效支撑住房买卖市场;各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存在差异,不同收入群体房价收入比存在着悖论并有加剧的趋势。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控制房价上涨以切断高房价向人口密集区二手房租赁市场漫延的通道,完善由政府保障、政府支持和市场提供构成的三级住房模式以及收入分配机制,引导市民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培植健康的住房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李辉  王良健 《经济地理》2019,39(6):86-96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相似文献   

12.
周莹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04-105
根据房价收入比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对合肥市近几年的房价收入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合肥的房价收入比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房价收入比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均住宅面积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房价的增长幅度相对不大。同时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以及不同住宅类型的房价收入比构成分析,得出居民对经济适用房的承受力最广,中等收入户以上收入组对任何市场可供面积的经济适用房都具有有效的购买力,低收入组对90平方米以下中小面积经济适用房也具有有效的购买力,只有最低收入户对其仍没有购买力。  相似文献   

13.
尹虹潘 《财经研究》2011,(6):103-111
文章通过对市民收入分布特征和市民购房能力与意愿的假设,将市民收入和住宅价格结合起来,从理论上探讨了市民收入不均对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商业聚集导致城市从中心到外围房价呈逐渐下降的外在空间规律,是由市民收入差异及其购房竞价这个"内因"实现的。收入不均程度的变化会引起城市不同区位的房价变化,市民总收入一定时,基尼系数增大会导致城市中心房价上升和边缘房价下跌;高基尼系数下出现多次购房的可能较大,这将抬高相关区位的房价。  相似文献   

14.
程玉鸿  黄顺魁 《经济前沿》2012,3(3):123-133
论文使用1998—2009年广州市商品房价格和城镇居民不同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来分析房价与收入差距和家庭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收入差距扩大为房价上涨的Granger原因,但是房价并不是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房价对低、中低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影响,而中、中高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高收入家庭既促进了房价上涨同时也从中受益最大。政策制定应该依据房价与不同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而具体实施,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5.
人口的持久性迁移意愿直接影响人口流向以及城镇规模的变化,要改变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关键是引导人口的迁移方向。本文重点研究住房价格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将住房价格对人口迁移意愿的影响细化为购房与租房两方面,采用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等作为变量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均显著;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住房的销售价格已经进入抑制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阶段,而住房的租赁价格尚未进入抑制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阶段。因而,可以利用住房市场价格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来引导人口流向,因城施策合理选择住房保障的范围和方式,使住房政策成为引导人口迁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谭政勋 《产经评论》2014,(6):136-146
利用国外较新的PMG估计法,探讨影响珠江三角洲商品房均衡价值的因素及房价偏离,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房价偏离在不同城市间的溢出效应。随着收入和人口的增加,房价加速上涨;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越大,房价的增长速度更快、波动更为剧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推动房价上涨最重要的长期因素,通货膨胀次之,贷款最小;但贷款、通货膨胀是主要的短期推动力。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房价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泡沫,但波动很剧烈,一旦发生调整,其幅度将很大。除江门外,其他城市只对深圳房价偏离的冲击做出响应,而深圳对其他城市房价偏离的冲击没有响应;江门房价更多的受到来自中山和珠海的影响,深圳是珠江三角洲房价波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我国"房价——收入比"、商品房空置率和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结构三方面情况,判断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并深入分析了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提出控制房价以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房价收入比与家庭消费——基于房产财富效应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兴强  杨锐锋 《经济研究》2019,54(12):102-117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数据,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和计算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房价收入比对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房价收入比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拥有大小产权房和不同收入阶层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高时家庭消费水平也相应较高,但房价收入比高却显著降低了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弹性;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效应受房价收入比高的弱化影响更小,拥有大产权比小产权房更能抵御房价收入比高对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弱化影响,高收入家庭的抵御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论房价和房价收入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永华 《经济学家》2006,3(2):64-69
近年来全国的房价出现了轻微的上涨趋势;房价收入比出现了较快的回落,逐渐接近国际公认的3-6倍;房价与房价收入比的地区差异极大,不能把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可能有泡沫的现象夸大为全国所有地区存在泡沫。认为存在房价上涨过快和投资规模过大两个特点的看法,不符合市场经济理论。提高人民的购房能力,除了压低房价外,还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探究城市房价变化和变化的因素,对调控区域内房屋价格,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DEM和价格特征模型,从空间分析和计量分析的角度,对比武汉市新一轮限购前后房价的差异;并近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实施调控后,武汉整体住房价格上升趋势放缓,但形成了新的高房价区.限购政策和规划建设中的地铁是造成这些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