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国内建设碳交易市场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明确,包括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对开展碳交易试点的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相应部署.可以说,目前国内碳交易试点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碳交易中,中国缺乏核证减排量(CER)的定价权,主要由于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碳交易项目类型过于单一、碳交易项目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对CER的需求、国内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滞后。因此,中国应当采取在国际碳交易定价中的积极应对策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确立自愿减排和配额相结合的交易机制,发展碳金融衍生品及其服务,战略性储备碳排放权资源。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保护环境引起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并达成了共识.各国采取了多种的节能减排措施,碳排放交易市场便运应而生并日益盛行.目前,对碳交易中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各国都没有设计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碳排放权交易的二种类型即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和基于项目交易的碳排权,结合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分析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希望在完善碳交易准则,在碳交易活动顺利开展中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建立碳交易市场成为促进减排的重要手段。中国自2013年于深圳建立交易平台,目前已有七个省市启动了试点,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2017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要启动。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碳排放量居于全国前列。为加快完善辽宁碳交易市场,本文对国内七个试点省市碳交易市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辽宁省发展碳交易市场的优势和现存问题,提出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制度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5.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状况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区域市场中,也存在不同的交易商品和合同结构,各市场对交易的管理规则也不相同.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依然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自运行以来,碳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一直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2007年欧盟排放配额的成交量是20亿,价值超过500亿美元,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比2006年翻了一番.2008年上半年由于欧盟排放配额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与上年同期比较,又有很大程度提高.2009年在全球1440亿美元碳交易额中,欧盟市场就占到1180亿美元.该体系依然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6.
国际碳交易体系的运行及我国碳市场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碳交易主要有两种体系:一种是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代表的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体系。这个体系有完善的国际和国内法律制度的约束,是国际碳交易的主要市场。欧盟碳交易体系行使了国际碳交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功能。另一种是以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为代表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该气候交易所基本面临终结。我国目前的碳交易体系是自愿交易体系,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我国碳市场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碳交易会逐步由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向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体系过渡。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与合成控制法,对碳交易试点地区整体减排效应和地区差异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碳价在碳交易政策对碳减排效应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在检验碳减排效应的基础上,探讨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各试点地区碳减排效果不同,其中湖北省和重庆市减排效果好于其他试点地区;碳交易政策通过调节碳价和约束控排主体规模,促进地方试点碳减排;碳交易政策发挥了减污降碳协同作用,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研究结论以期为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构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碳交易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随着金融机构作为新兴主体逐步参与到碳市场中来,碳交易金融化程度不断深入,碳交易市场活力倍增.我国在碳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目前,我国碳市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分别是市场准入问题、碳市场和金融融合问题以及碳交易系统人才问题.欧洲碳市场发展时间较长且经历多次改革,已形成自己的碳交易体系,其经验值得我国碳市场选择性借鉴.  相似文献   

10.
碳交易试点的背景 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度之间.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7度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摄氏度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极刑,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气候变化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在七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揭开了建设市场经济规则的碳减排机制的序幕. 行政手段过滥过多,是过去碳减排机制最大问题.而解决这一向题的途径在于改变以单一行政为主的减排机制,建立碳交易市场,使各经济主体由被动减排变为主动减排.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碳减排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下面特此提出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几点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雾霾,加速了现代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即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2013年也因此成为我国碳交易的元年.有必要从碳交易市场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出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配额机制,了解我国碳交易的配额总量的确定方法以及配额激励约束机制,借鉴欧盟成熟碳交易市场、配额机制的经验和教训,以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  相似文献   

13.
郝晓琴 《大众商务》2010,(16):15-15
本文以我国碳交易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都议定书》创新性地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并由此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探讨中国发展碳交易的必要性和基本成熟的条件,通过对中国现行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的介绍以及国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经验的借鉴,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出基本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近二三年,有关碳交易制度的讨论逐渐热了起来。对于在中国开展碳交易的问题,拥趸者有之,但一些建议夸张的要把所有行业都可以纳入到碳排放交易制度;反对者有之,认为是阴谋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正逐步展开,加快碳交易机制的法律构建对推动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碳交易实施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基础法律制度,为碳交易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环境规制政策下的DEA模型,估算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对经济与环境的潜在收益,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对减排有重要影响的中间变量,确定中国碳交易制度下的减排途径.跨区的碳交易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11%,二氧化碳排放(简称"碳排放")量减少8.36%;而跨时空的碳交易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97%,碳排放量减少8.88%.碳交易可以带来经济收益与环境收益,其中,又以碳排放权的跨时空交易为最优制度安排,但随着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提高,这种潜在收益呈下降趋势.研究发现,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中,能源结构效应为99.64%,技术效应为85.79%,而规模效应为106.69%.碳交易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达到减排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碳交易对经济与环境的潜在收益和减排的传导途径,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问题以及各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重,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为了环保而采取的措施也越来越多。碳交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分析了全球碳市场背景下碳金融衍生品价格影响因素和碳交易风险管理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碳交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背景,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碳交易的基本法律规则尚未确定的问题,结合国际社会对碳交易的实践经验,拟就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认定、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碳交易场所的设置与监管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完善我国碳交易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碳交易机制与中国碳交易模式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世界主要碳交易制度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碳交易机制运行的条件,分析了中国建立碳交易体系的障碍和问题,指出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行政推动逐步过渡到市场推动,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有效推动节能减排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