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节收入差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凸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最重要问题。从实现社会公平入手,缩小差距,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各个社会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键,进而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等之间的和谐。当前,我国在以上几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不和谐的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现阶段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建设和谐社会,要突出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为此,必须继续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和体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和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文章对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反思,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的命题。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一项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当前思想领域中质疑或者不愿意讲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的倾向的否定,预防了在不知不觉中动摇甚至脱离党的基本路线的偏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收入差距扩大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羁绊,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经济评论》2004,130(6):15-18
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偏重效率的改革措施 ,一方面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 ,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收入差距扩大。不过 ,这种分配制度的积极效应是主要的 ,消极影响是次要的 ,而且可以通过政府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白贵  张静伟 《经济论坛》2011,(11):156-16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步扩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日趋严重。税收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调节收入差距,但由于现有财税机制的缺陷,使其调节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构建调节收入公平分配的财税机制,对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 ,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裕 ;共同富裕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是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在人民总体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 ,是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先富后富的差别 ,它不包含两极分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白贵 《经济论坛》2008,(10):88-92
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竞争,提高效率。但过大的收入差距,则会带来诸如贫困、社会冲突、社会动荡、妨碍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等一系列后果。个人收入差距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2005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3.2:1。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充分就业原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项重大举措。应坚持把充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公平的就业权利,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实施就业援助,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12.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但现阶段中国个人财富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旅游业作为消费者空间移动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的富民属性,其不仅能够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人的全面发展,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收入和财富再分配,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创新提质效应、空间流动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赋能共同富裕。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城乡共同富裕、地区共同富裕、居民共同富裕,更展现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乡村旅游、区域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旅游创新创业和旅游业人才培养等予以有力政策支持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业促进城乡均衡、区域协调、收入分配均等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继红 《经济师》2011,(9):271-271,273
文章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建立公平公正的基本秩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有人生活在贫困中,这背离了现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背离了我们党的十七大的精神,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更好更快的构建和谐社会,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橄榄型分配结构塑形期,研究收入分配优化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收入分配优化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收入分配优化可显著驱动共同富裕发展,且这一驱动作用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收入分配优化可加快邻近地区共同富裕进程。进一步对此空间影响效应进行分解后发现,收入分配优化驱动共同富裕发展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且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旧成立。有鉴于此,可完善收入分配激励制度,推动高质量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标准共同富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层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过大已经影响到中国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目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要素分配不均、居民整体收入、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地区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税收体制等方面对问题。因此,应该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实施城乡并重、积极开展垄断行业的革新、完善税务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完善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决定暗含了迂回生产水平决定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从而进一步决定共同富裕程度,而共同富裕程度决定的市场规模又反过来决定迂回生产水平。基于2003—2014年城市级别数据并将共同富裕纳入斯密-杨格定理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生产链长度增加带来的城市迂回生产水平提升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二,在城市迂回生产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城市迂回生产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从而避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快速扩大,并且城市迂回生产还会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第三,考察城市迂回生产的分工深化趋势的影响后发现,嵌入全球分工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富裕程度的提升,还能够有效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上述结果意味着,如果要从生产分工的角度来助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就需要鼓励城市积极嵌入生产链进行协同分工,特别是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李笑雪 《经济师》2010,(7):235-2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地  王圣媛 《财经科学》2023,(10):46-60
国有经济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经济保障、是实施按劳分配的主要载体,并通过履行政府公共政策工具职能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阻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均离不开国有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经验数据显示,国有经济在消除绝对贫困,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支撑政府调节作用等方面业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但国有经济实际贡献与披露信息不对称也造成民众对国有经济真实价值、作用的某种误解。因此,可以从宏观制度顶层设计、中观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微观企业运营治理等角度探索发展国有经济的优化路径,以促进国有经济更好地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