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P是由美国著名计算机技术咨询集团Gart 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它的发展经历了MRP阶段、MRPII阶段、ERP等三个阶段。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看作是由供应  相似文献   

2.
MRPⅡ/ERP概述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物流技术》2002,(10):21-22,43
介绍了MRPⅡ和ERP的概念、意义、原理及实施方法,并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MRPⅡ/ERP的现状,通过两个实例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成功实施MRPⅡ/ERP系统。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兴起经历了如下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出现库存订货计划MRP(material requiements planning)的雏形,到70年代初形成较完整的MRP;70年代末出现以MRP为基础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即闭环MRP(closed-loop MRP),到80年代初发展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Ⅱ;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顾问公司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Inc),提出了基MRPⅡ的新概念ERP。目前,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特纳公司提出了又一概念ERPⅡ。他们认为21世纪ERP在下述六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ERP推进为ERPⅡ。  相似文献   

4.
国外企业财务软件的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软件ERP的发展密不可分。ER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如表1所示):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阶段(也称作基本MRP阶段),闭环式(MRP(Closed Loop MRP)阶段,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阶段,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相似文献   

5.
ERP在中国     
金达仁 《企业家》2002,(3):27-28
有关ERP的引入是许多企业颇为关注的问题。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Ⅱ软件以来,MRPⅡ/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年。从起步,探索到现在,尤其是在1998年,ERP在各行各业开始变得耳熟能详。但是究竟何为ERP,ERP的未来将是怎样的,和国内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引入ERP,收到良好的效果,仍旧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陈婷 《物流技术》2011,(11):217-220
在对中国实施MRPⅡ、ERP系统状况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ERP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得出"最先进的系统不一定是最合理的"结论,试图通过全面总结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经验,为ERP的成功实施提供借鉴,寻求ERP实施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国实施MRPⅡ、ERP系统状况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ERP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得出"最先进的系统不一定是最合理的"结论,试图通过全面总结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经验,为ERP的成功实施提供借鉴,寻求ERP实施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年前引进MRPⅡ软件以来,ERP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且不少企业应用效果明显。如北京第一机床厂应用MRPⅡ提高了30多倍的效率;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6年初实施ERP,1997年销量超过4.2万辆,盈利2亿元;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引进ERPⅡ后,资金占用率降低6.4%,劳动生产率提高25.8%。尽管如此,我国ERP应用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应用ERP的企业中,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9.
引言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上一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制造资源计划MRPII改进而来,不同于MRP的物料库存管理,ERP强调以供应链为主导在其流程中进行信息集成处理,符合现代企业的"量、质、价、速"的运营模式。基于计算机的ERP大大简化了管理流程,在经过严格培训的技术人员协助下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满足各企业的规范管理要求。作为一个已经成熟的管理工具,ERP是当前运作系统中增长最快的,国内也越来越重视ERP的宣传与企业普及。ERP不仅在大规模  相似文献   

10.
<正> 一、ERP的兴起(一)从MRP到MRPⅡ要想更好地理解ERP的概念,我们在此先谈谈它的前身——MRP和MRPⅡ。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不再只是科研单位的专用工具,而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企业,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同时,西方国家经济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疯狂增长和繁荣之后,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汽车、石油、重工业企业,开始使用大型计算机来处理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大量数据统计和运算工作。1965年,针对当时企业出现的供应滞后、交货不及时等问题,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提出了MRP(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通过MRP管理软件的信息集成系统,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销、产、供"等实现了信息集成,使得企业在库存管理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一、ERP的涵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ERP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  相似文献   

12.
ERP及其在我国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ERP概述20世纪90年代初在MRP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F)的新概念。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ERP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调  相似文献   

13.
管理软件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企业价值链入手 ,阐明了管理软件在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并起着突出的作用。管理软件是企业价值链的生命线。在此基础上 ,简介了MRP、MRPⅡ和ERP等几个流行的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4.
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Ⅱ软件以来,MRPⅡ类软件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20年来我国企业在应用MRPⅡ/ERP系统方面投资80亿元人民币,但是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廖廖无几。还有一大批企业组织开发适用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几乎无一成功。时至今日,我国仍有大批企业陷入自我挖掘ERP的高科技深潭。 然而,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充分表明,ERP在我国应用的成败并不取决于技术、资金、互联网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财务管理系统从基本MRP到闭环式MRP再到MRPⅡ再到ERP的演进过程,并对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ERP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是企业存续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讲,引入ERP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确保ERP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实施ERP的前期准备的角度进行阐述。文章通过介绍ERP的产生背景,对比ERP与MRP和MRPII之间的区别,详细分析实施ERP项目的现状,重点阐述引入ERP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为企业顺利实施ERP项目提出政策建议,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永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20年前引进MRPⅡ软件以来,ERP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且不少企业应用效果明显。如北京第一机床厂应用MRPⅡ提高了30多倍的效率;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6年初实施ERP,1997年销量超过4.2万辆,盈利2亿元;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引进ERP Ⅱ后,资金占用率降低6.4%,劳动生产率提高25.8%。尽管如此,我国ERP  相似文献   

18.
刍议ERP系统中财务管理的职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近几年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工具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一、ERP 系统模型概述 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基于工业企业管理软件MRPⅡ最早提出了ERP的管理思想,在这之后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SAP,在20多年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之上提出ERP的革命性的"管理 IT"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首先提出的,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rsorces Planning,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