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湘西凤凰古城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模式是决定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落后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其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模式的概念出发,首先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特性,然后以湘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凤凰为例,分析其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特征,最后总结相关的发展经验,以期能为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以德宏州为例,探析了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可实现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发展,推进民族旅游业升级转型;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面临创意环境较差、开发过度商业化、缺乏文化创意品牌、创意产权不明晰、创意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民族地区要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依靠技术革新,打造独特创意产品、创新产权制度,保护创意知识产权、构筑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显现出了其优势性的一面。但是竞争激烈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中,黔南州民族文化在创意旅游业方面发展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开发的旅游资源过于传统,并且在开发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本文就从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的特点、意义等方面入手,对其在文化创意旅游方面的发展模式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凉山为例,探讨彝族文化与旅游商品深度融合的具体做法,提出建立彝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系统思维链,以便积极推进四川省凉山州彝族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海  白娜 《全国商情》2008,(1):110-111
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川攀枝花市迤沙拉俚濮彝族村寨的旅游资源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角度进行研究,对迤沙拉俚濮彝族村寨的背景介绍、特色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旅游的实质就是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挖掘、继承和发挥石林彝族传统文化,是石林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浓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充分体现在石林旅游当中,这势必影响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吃、住、游、购、娱五大相对静态的旅游要素,论述石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最后,提出了石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以来,面对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旅游景区创新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以博物馆和图书馆为代表的国内各旅游景区陆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了文化资源的系统、合理开发利用。但是,我国旅游景区文化创业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缺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利用的相关经验,并且在体制机制上也尚未健全。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为例,着重探讨旅游景区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旅游概念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传统概念下的旅游产品售出量低,为此本文提出创意打造文旅融合的旅游新概念。在充分分析传统旅游概念不足的基础上,从创意转化城市文化资源、整合城市产业资源和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功能三个方面,完成创意打造文旅融合的旅游新概念的制定。实例分析证明,游客对于此次概念下设计的旅游产品认可程度高,售出量比传统概念下的旅游产品售出量多,证明了此次提出的概念的有效性,能够满足游客需求。  相似文献   

9.
刘宇翔 《全国商情》2012,(16):62-64
传统民族节庆旅游资源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对话,应以创意的思维对其进行传统与现代的转换。本文探讨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形态的节庆旅游资源,不但有必要进行此种转换,并且只要遵循节庆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原则,进行此种转换不仅不会破坏传统节庆,反而能够达到保护、传承民族节庆并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依托广西独有的民族资源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其次是以创意和现代科技融合驱动广西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和深开发,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再次要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农民创富发展相结合,与民族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保障民族文化拥有主体的文化权利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旅游演出是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耦合升级的关键。气候条件、游客规模、民族文化和政府支持等要素都是西南地区旅游演出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其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产品的创意开发、运作机制的科学灵活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等的有机结合,是西南地区旅游演出产业运营成功的主要途径。针对西南地区旅游演出面临的制约因素,可从产品定位、演出品牌打造、运作模式创新、规划和引导及扶持政策等方面人手解决,最终实现西南地区旅游演出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木偶戏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创意产业资源。本文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方面对泉州木偶戏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认为泉州木偶戏历史与文化意义深远、拥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广泛的戏剧市场、旅游价值极高,但目前木偶戏的旅游市场份额不足。文中建议木偶戏旅游创意产业运用"智力开路、官员推进、政府主导"的开发手段,同时建议木偶戏可与影视业、服饰业、刺绣业、雕刻业、绘画业进行旅游创意产业开发。最后文章在开发实践中指出应注重木偶戏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木偶戏旅游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与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还处于开发的初级状态,主要有江南古镇特色文化型、节能环保主题公园型、旅游商品创意型三种,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理念不强、发展规模整体偏弱、知名度不高、产品形式不够丰富等.因此,做好嘉兴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应从规划入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古镇文化,以市场为导向,拓展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空间,引进和培养“旅游十创意”方面人才,促进嘉兴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不仅能有效保护工业遗产,还能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的诸多价值。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文化基础,依靠人类的创意思维,将把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带入新的领域。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关系和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演变以及产业竞争三个维度来看,旅游业的优化升级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产业各环节,可以提高产业链创造价值的能力,实现旅游业由资源驱动向创意驱动的发展转型,带动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政府需要设置专门机构、营造城市环境以及加快人才培养来支撑基于文化创意的旅游业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民俗文化旅游在推广过程中,应当符合时代要求,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将创意写作的概念积极融入民俗文化旅游的推广活动中。利用创意写作推广安徽文化旅游产业的措施有:系统整理安徽民俗文化资源,确定保护措施;借助应用型高校平台,培养文创写作人员;重视创意实践,打造特色文宣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旅游产业与其融合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立足于提升旅游的文化效益与内涵,抓住创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从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与旅游发展理论研究现状、旅游文化内涵发展现状入手,对旅游发展中文化创意及其产品现实需求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文化创意与旅游发展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验经济和休闲旅游大趋势的到来,曲阜市主要依靠门票收入和观光旅游的传统旅游业面临转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助于实现曲阜旅游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曲阜市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成为必由之路。结合曲阜旅游业现状,曲阜市可以通过变免费的文化交流为市场化运作,出台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与文化旅游产业化,努力延伸文化产业链条等途径实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促使人们比过去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创意和策划。文化产业创意不仅体现在对文化产品设计方面的灵感和创造力,更在于对本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的巧思新意,进而以文化创意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因此,寄情于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意的灵感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辽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亦然。  相似文献   

20.
都市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全球趋势,重点研究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提出都市创意空间是都市旅游“中心地”,都市创意园区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都市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整合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要充分利用创意产业手段,创意产业链很多环节可以为大旅游业所用。还提出促进都市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行都市创意产业、旅游行业跨部门联动协调制度,在创意项目中配套开发旅游功能,促进创意产业向旅游业延伸,提升旅游项目中的创意含量,创新商业模式,最终促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