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程敏 《商业时代》2007,(15):72-72,75
本文从管理层收购在实践操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本身固有的缺陷两个方面来分析上市公司MBO被暂停的原因,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在制定政策或监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我国是否应该进行管理层收购,政策面也不是很明确。对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文章还进行了适合MBO的企业特征分析,并提出了MBO后的整合问题,从而促进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卿智群  范芳文 《商业研究》2004,(20):138-140
MBO(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掀起热潮,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非流通股占比例大(约占65%)等特殊性,所以目前在上市公司推行MBO会造成严重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使全流通问题更加尖锐。根据我国经济政策、中小企业的特点、MBO的优点,目前MBO适合在非上市中小企业推行,同时应在通过公开信息,引入竞争机制确保MBO价格的合理,重视无形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赵平  孙鼎逢 《商》2013,(9Z):66-67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经营管理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出发,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政策,并探讨了我国MBO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MBO淘金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MBO(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迅速成为流行词。据说不少公司高管人员见面,第一句话就是: “你MBO了吗?”,MBO俨然成为一种流行,没有便落在时尚后面了。就在众多机构和业内人士纷纷热炒MBO概念的时候,一个接一个上市公司却在低调中纷纷发布管理层收购的公告,从做不说的行事风格成为当前MBO实施者们心照不宣的默契。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MBO的实施者们的运作模式,便不难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暗箱操作和违规嫌疑。这一方面是管理层为自身利益考虑使然,另一方面则是目前法律和政策的严重滞后,使得透明公开的MBO很难具有操作性。国内已公布的MBO的公司和正在暗  相似文献   

6.
罗飞 《新财富》2003,(11):155-157
作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一种方式,管理层收购(MBO)自2002年以来风靡中国企业界。如今,传统的MBO模式因其局限性而正在被“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联合收购(SMBO)”这种新的MBO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在减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着眼于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阐释,简要分析了MBO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MB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曲线"或"隐性"MBO①中,管理层"巧妙"地规避大型国有公司股权不得向管理层转让的政策限制实现实质性控股,双汇、丰原和富润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本文遵循多案例研究的规范方法,采用"分析性归纳"的思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炼了MBO理论分析框架,再将双汇、丰原和富润MBO的单案例分析和跨案例分析结果分别与之相比较,对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和补充,扩充了MBO研究相关文献的视角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陈幸 《商业科技》2009,(17):101-101
本文简要介绍了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历程和MBO的特征,并针对我国和欧美国家MBO实践的差异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产权改造的一种手段,在西方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方式。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在我国实施MBO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在我国实施MBO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国情成就了我国不同的MBO,本文拟从我国实施MBO的作用、条件、难点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道宣 《现代商业》2007,(21):265-266
从管理层收购概念与质疑、管理层收购的优势和缺乏的条件出发,阐明我国目前MBO运用到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国有企业改制中MBO运用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楚指企业管理层通过自有资金或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从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的行为.MBO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分析了MBO的理论依据,同时深入探讨了实施MBO的制度设计,以期对我国MBO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14日《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出台为中小型国企实施MBO打开了缺口,本文从这个政策出发,分析了其实施MBO的可行性,阐述了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BO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曾经风靡一时,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MBO近些年才开始试行并逐步兴起。由于MBO在明确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对企业管理、尤其是对管理者产生积极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着手实施MBO。  相似文献   

15.
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洋 《商业研究》2005,(6):97-99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 ,自引进我国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众多的非议 ,其中MBO的定价问题是这些争议的焦点。从MBO定价的依据问题、对管理层的补偿问题与定价标准问题等多方面对中国的MBO定价机制进行研究。得出MBO定价不必以净资产值作为定价的唯一标准 ,定价中应当适当考虑管理层的历史贡献 ,并参照公司控制权交易理论 ,通过市场机制为我国企业的MBO正确定价  相似文献   

16.
流行于20世纪70—80年代欧美国家的管理层收购(MBO),主要是针对那些债务负担沉重的公司,原股东无力维持公司的财务运营,交由管理层进行重组。管理层收购以后公司虽然短期内表现良好,但假账、内部交易潜藏在很多公司的辉煌表象之下。即使在美国,这种收购也被指责为“掏空”公司资产的最后一招。西方社会,管理层收购虽然是一种成熟的资产并购形式,但是并不“热”,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兼并手段。如今,惊恐的华尔街已经开始重新审视MBO,可是在中国则兼具改革和财富的光芒,中国MBO似乎刚刚步入高潮。  相似文献   

17.
MBO(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这个热得发烫的“舶来词”,让人欢喜让人忧。人们不知被有关专家誉为MBO年的2003能否走好?MBO已让对资本有着高度嗅觉的人再也无法平静…… 然而,MBO果真能掀起惊涛骇浪吗?在中国,已经“蜕变”了的MBO,其背后主要的推动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商界领袖》2004,(5):47-49
在财政部“禁令“下达不到半年且未明确宣布解除的时候,武汉有机的MBO竟然成功!而这次MBO与众不同的是,该公司管理层按照市场竞买方式,战胜上海复星、浙江升华拜克等对手,被称为全国首例市场化MBO。  相似文献   

19.
我国管理层收购(MBO)定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蔚 《市场周刊》2004,(8):74-76
近几年我国管理层收购(MBO)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市场、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MBO的实施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本就MBO在国外国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两个较合理的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新型交购手段,近几年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越来越多的得到运用,然而,MBO在我国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MBO的特点及在我国应用的意义出发,分析MBO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