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集装箱快速发展,研究集装箱运量与收入不匹配以及运输效率效益较低等问题,有利于提升铁路企业的整体效率效益。通过分析平均运距缩短、入箱品类变化、集装箱运价调整等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从集装箱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车、集装箱内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集装箱空箱增长明显高于重箱和集装箱大宗品类运输作用明显等方面,剖析铁路集装箱运量构成特点,提出集装箱运输发展方向、集装箱运输组织改革和集装箱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等发展对策,致力于提升铁路集装箱竞争力和铁路运输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发挥铁路国际联运在进出口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在分析铁路口岸进出口运输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铁路国际联运发展所面临的中欧间铁路联运处于起步阶段、其他运输方式竞争激烈、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缺乏统一的营销管理平台、铁路运价机制欠灵活、国际全程代理服务力量薄弱等现实,提出拓展铁路国际联运市场的对策,即打造国际联运全程信息管理和行业交换平台,开发国际联运营销宣传和业务办理平台,建立统一管理、灵活调整的联运运价管理机制,推进便捷通关,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拓展国际全程物流服务,以提高铁路口岸进出口运输量。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铁路冷链运输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铁路冷链运输的市场份额,从国家冷链政策、铁路冷链运输设备情况、冷链运量情况等方面阐述铁路冷链运输发展现状,针对冷藏车辆装备较为落后、冷藏车辆编组适应性不足、冷链运输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冷链运输时效性亟需提高、冷链运输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铁路冷链运输发展对策,即:加快冷链运输装备现代化,多层次配置铁路冷藏运输装备,完善"门到门"冷链运输配套措施,提高冷链运输的时效性,实现冷链运输全产业链覆盖等,以实现铁路冷链运输提质上量,增强铁路冷链运输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物流"思维的不断深化,融合、分享、共赢发展理念的全方位推动,促使物流业态不断丰富和延伸。铁路作为社会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发挥其骨干作用,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正当其时。在分析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太原铁路局推进现代物流实际,探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对策,即打造网络化的现代物流布局,夯实集约化、多样化的物流基础服务,拓展多元化、个性化的物流增值服务,构建智能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铁路行业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铁路特需列车的开行提高了全程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了社会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在阐述铁路特需列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形成铁路物流列车品牌效应、提升铁路物流服务品质、推动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分析特需列车开行效果,针对特需列车组织存在的运输需求掌握不全面、"前店""后厂"衔接不紧密、信息化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打造铁路物流品牌列车、全面构建快速物流网络、加强产品全程信息化建设、扩展服务种类与延伸服务范围等措施,以促进特需列车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铁路物流发展、提高铁路企业物流服务水平,在阐述铁路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发展铁路物流面临的铁路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有待提高、铁路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不足、铁路运输时效性有待加强、铁路物流人才紧缺等问题,提出研发"大数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铁路运输产品、拓展全程物流服务、完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强化铁路运输时效性管理、加强铁路物流人才建设等发展铁路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整合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多式联运成为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性方向。通过概述国内外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国内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以铁路为主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即畅通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多式联运组织协同性、发挥多式联运综合优势、共建"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多式联运政策法规完善,从而提升多式联运组织效率,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顺畅衔接,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8.
吉林铁路分局通过明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根据自身所处位置和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出《吉林铁路分局跨越式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具体措施和主要对策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转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为铁路商品汽车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为促进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发展,阐述商品汽车现状,分析商品汽车需求前景,通过对市场份额、适宜运距及主要区域增量的分析,定性预测铁路商品汽车运量,同时利用ARIMA模型对铁路商品汽车运量进行定量预测,综合分析得出2019年、2020年铁路商品汽车运量预测值,提出应加强物流基地建设、发展储运销一体化、加快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等促进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发展的策略,为提升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市场份额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铁路枢纽畅通,以铁路网能力适应性为背景,阐述目前铁路枢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铁路枢纽布局、功能、服务、配套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基于全路在建的铁路枢纽技术改造项目调查及分类研究,依据确保安全第一、做好统筹兼顾、加强点线能力匹配、保障枢纽运输畅通的铁路枢纽技术改造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铁路枢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提出强化新线引入及联络线功能布局、提高编组站及区段站改造质量、细化客运站改造方案、完善枢纽其他设施配套等确保铁路枢纽畅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事故案例和安全隐患的分析、分类,针对管理方面及设备设施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统一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升级LKJ硬件设施、完善技术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彻底改造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结合设备实际修订完善作业流程等消除安全隐患措施,以及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开展安全风险动态排查和管控、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加强结合部安全管理等安全风险管理建议,以促进铁路安全管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的发展对铁路客运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客运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根据高速公路的发展对铁路客运市场造成的影响,提出提高列车旅行速度、改革运输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列车开行密度和实施市场营销策略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武汉铁路枢纽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融合,提升铁路枢纽地位,以定量测算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铁路交通可达性水平为基础,根据武汉铁路客运现状和铁路枢纽存在的站点布局分散、综合交通一体化滞后等问题,借鉴国内外铁路枢纽的发展经验,在综合交通体系的视野下探讨铁路枢纽建设的对策,即合理规划武汉第四铁路枢纽站、扩展过江通道,推进不同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米"字型铁路交通格局,充分发挥武汉在全国铁路网络中高可达性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4.
冷链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货物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之中。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货物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货物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相似文献   

15.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本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实践现代物流所带来的具体问题。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内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铁路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铁路发展问题探讨韩浚地方铁路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修建,至1995年底,全国地方铁路营业里程达5034公里,其中准轨3166公里,窄轨1868公里。地方铁路历经大发展——调整巩固——缓慢发展——第二次大发展数个历史阶段,有许多问题有待思考探讨。一、关...  相似文献   

17.
物流的概念自传人我国以来,给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物流市场的一个分支——城市物流配送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角度来讲,配送则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个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铁路营业厅的优化整合对于发挥营业厅的服务功能、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铁路局营业厅优化整合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铁路营业厅优化整合目标及原则,以及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优化功能区域设置、窗口服务综合化、优化整合信息系统、优化设施设备配置、优化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完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近几年公路的发展对铁路客货运量的影响。介绍今后 5年公路建设的发展规划及市场取向 ,认为今后 5年公路与铁路的竞争将会加剧 ,铁路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公路的挑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通过铁路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解决目前铁路大规模建设的资金需求和长远发展问题,通过阐述铁路发展基金现状,针对铁路发展基金投资铁路项目股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合资铁路公司股权管理的建议,即建立铁路局作为实际投资管理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新建合资铁路建设项目股权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基金公司派出监事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