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基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5—2021年中国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基建发展能促进产业高级化水平,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态,提升产业合理化水平;新基建通过发展物联网和激励城市研发创新两种间接路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新基建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新基建发展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和大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系统创新战略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现状分析,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系统创新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战略,并从政府决策调控力、产业布局及增长机制、社会稳定、资源市场体系、环境管理、政策引导力、产业结构优化、创新体系建立、产业链接九个角度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需要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辽宁省盘锦市是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及时把握转型时机,明确城市定位,科学选择产业转型模式,处理好原有产业与新接续、替代产业之间的关系,善于借助外力帮助产业转型,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主动性,尤其是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改变了单一资源产业结构的现状,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顾贵学 《特区经济》2005,(9):118-119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5年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重点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研究建立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经济转型。据中国矿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400多座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相似文献   

5.
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载体,积极打造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国际化特色产业城市"十二五"时期是绍兴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攻坚期。绍兴将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相似文献   

6.
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及自身努力下,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资源的枯竭必然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竭。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东北资源型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立足于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的转换力和应变力,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论证了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主要和最为符合工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首先,论述了西部由“资源加工业”阶段向工业化更高阶段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产业转型与产业城市布局调整的客观基础;第三,提出西部地区或城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议:实施“机械电子制造业本...  相似文献   

8.
城市行政级别是政府干预的产物之一,本文以地市级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城市行政级别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全样本分析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的对比分析可知,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则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越好。政府行政干预不仅直接影响经济,而且还通过间接作用于人口、投资、财政支出等内容来影响经济,且这种间接影响表现为城市群的差异化特点,如城市行政级别对投资的干预在长三角城市群最强,城市行政级别对政府支出的干预在京津冀城市群最为明显等。  相似文献   

9.
市场在资源配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提出了市场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4—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考察了政府力量在市场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市场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市场化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干预能够削弱市场的促进作用。(3)资本在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具有调节作用,市场通过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优化资本配置,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侧重于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两者之间应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掣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9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我们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发现:(1)环境规制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和质,但未促进代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泰尔指数;(2)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自然资源异质性,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面对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时,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表现更差;(3)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样存在明显的区位异质性。东部发达城市在强环境规制条件下能够快速反应,以产业结构升级应对污染治理要求,而中西部城市受限于自身发展基础,较难快速完成这一目标;(4)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主要有倒逼技术进步和外商投资两条,利用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两条路径,为“波特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验证了与“污染避难所”相对的另一种观点。最后,从环境政策制定者、响应者两方出发,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产业集聚来考察安徽应该将哪些产业作为承接的重中之重。研究分四部分进行。首先是本文的前言。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及思路,并回顾了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二者关系的文献。其次是理论分析部分。提出要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机制。接着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安徽的可承接产业。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12.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为例并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基本判断。本文研究还发现,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嵌入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并最终在产业结构转换值、就业结构转换值、经济效益转换值、摩尔结构转换值以及结构熵指数等方面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3.
陈淑豪  徐野 《科技和产业》2023,23(11):29-37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两个维度来探讨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分析表明,产业转移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带来的低端锁定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没有显著效用;在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言,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将工业模式区分为均衡与非均衡两种模式,并就两种不同的模式对其基本定义、特征、形成背景以及物质流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合理的均衡工业经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均衡的工业经济模式的经济动力在于将环境和资源价值共同纳入现行经济系统中。通过对工业活动中环境成本的思考,从而合理地解决非均衡工业经济模式向均衡工业经济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主要创新型城市产业政策的梳理和比较分析,认为创新型城市产业政策呈现出: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重点产业定位特色显现、引入社会资本推进产业发展、从支持创新产品商业化的角度支持产业发展等亮点,并指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注重将传统产业改造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从创新要素的结合中寻求新的产业机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重视文化教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白银市资源日益枯竭,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的同时,遗留了一些工业遗产,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振兴工业经济的关键点.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方法,探讨白银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式和工业经济振兴的实施路径,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经济的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建立集聚支柱型产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证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为PCA)。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产业集聚尚未形成,综合经济因素和生产力条件是制约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产业政策的诞生、演进、转型、创新和发展受政府职能转变、国际规则对接、时代发展变化、企业需求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些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要求产业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升级。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政策制定正在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全球现象,国际产业竞争正在从产品竞争升级到产业链群之间的竞争,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产业链成为世界各国战略竞争主战场。我国在推动产业政策转型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实施产业链政策,增强产业政策制定的“链式思维”和系统思维,尽快制定更具系统性和更有针对性的产业链政策方案,“强基、韧链、优企、提效”,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安全稳定、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唐山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采用区位熵分析,对唐山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确定唐山的优势产业和技术优势。依据产业结构调整理论,提出唐山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界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存在着生命周期,并且有众多学者对其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文章从引述研究集群生命周期的典型文献入手,探析其间存在的异同与联系,进而总结出产业集群沿其生命周期演进的三种重要驱动因素,并且依据这些驱动因素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典型表征进行解释,最后对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该理论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