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应在现有双边金融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从目前和动态变化的约束条件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在短期阶段,完善风险监督和危机救助机制,开展汇率政策的磋商对话,促进地区汇率稳定;在中期阶段,在实现大中华区汇率协调和东盟国家汇率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和东盟钉住共同货币篮的汇率协调机制;在远期阶段,在大中华区、东盟分别建立统一货币区的基础上,进行中元和东盟元的汇率协调,维护两种货币的合理汇率水平,最终实现中元和东盟元的统一,建立中国-东盟统一货币区。  相似文献   

2.
论泛北部湾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泛北部湾区域经贸合作日渐加深的情况下,货币合作仅停留在建立预防金融危机预警机制上已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由于当前还不具备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要求,泛北部湾区域建立统一货币机制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因此,泛北部湾区域货币合作的重点应是建立汇率稳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东亚货币合作。目前正在展开的货币合作方案对危机援救的实际效果有限,且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进一步完善清迈货币互换体制、建立区域内汇率稳定机制和最终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等渐进模式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最好选择。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东亚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汇率体制的严重缺陷,因此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推动区域汇率管理体制一体化,保持汇率稳定对东亚经济体有重要意义。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不同模式各有利弊,钉住货币篮制度是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可行选择。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实现要经历三个阶段。从中国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来看,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为亚洲单一货币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一种必然要求,东亚金融危机反映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体制的严重缺陷,现实促使东亚各经济体将东亚货币合作提上了日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和不可逾越的阶段,它有利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稳定,有利于避免东亚各经济体间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有利于抵御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汇率改革以后2005年8月—2010年4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建立VEC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在和CPI是影响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名义汇率和CPI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论东亚建立不确定性干预边界的汇率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先分析东亚实施钉住混合货币篮的汇率目标区制存在的弊端,从新的视角提出,这一地区应建立以不确定性干预边界为核心的汇率合作机制;进而指出,这一汇率合作机制更具有弹性,可使各国规避货币冲击,易于搭建汇率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张涛 《时代金融》2014,(9Z):17-18
目前全球经济金融失衡,中国—东盟进一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以应对挑战再次成为共识。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就收益而言可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减轻增持外汇储备的压力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成本主要是失去汇率政策工具、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利用通货膨胀减轻国家债务负担的能力减弱、铸币税损失以及实施区域货币所发生的货币转换成本。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区域货币合作给中国—东盟各国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成本,推进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经济金融失衡,中国—东盟进一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以应对挑战再次成为共识。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就收益而言可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减轻增持外汇储备的压力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成本主要是失去汇率政策工具、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利用通货膨胀减轻国家债务负担的能力减弱、铸币税损失以及实施区域货币所发生的货币转换成本。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区域货币合作给中国—东盟各国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成本,推进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东亚至今仍然缺乏区域性的汇率协调与合作机制。当前东亚汇率结构。历次危机表明,这一结构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缺陷,特别是当前汇率结构的中心不在东亚,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过于频繁和剧烈,汇率缺乏协调性和灵活性。本文认为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13个经济体而言,在近期之内,较具可行性的政策选择是建立东亚双层货币篮子结构。该方案带来的稳定的汇率环境有助于促进各国相互之间经贸联系,降低对外部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东亚至今仍然缺乏区域性的汇率协调与合作机制。当前东亚汇率结构。历次危机表明,这一结构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缺陷,特别是当前汇率结构的中心不在东亚,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过于频繁和剧烈,汇率缺乏协调性和灵活性。本文认为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13个经济体而言,在近期之内,较具可行性的政策选择是建立东亚双层货币篮子结构。该方案带来的稳定的汇率环境有助于促进各国相互之间经贸联系,降低对外部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不断加强,但两国之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的汇率制度安排已明显地制约了中越两国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建立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协调机制是推进中越两国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欧洲货币体系目前的形势欧洲货币体系成立八年半以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与建立欧洲货币体系以前相比,参加欧洲汇率机制〈ERM〉国家的货币汇率不论在表面上或实质上,其波动幅度减小很多.与不参加欧洲汇率机制国家的货币相比,汇率波动幅度也小得多.欧洲货币体系保证了货币的稳定,有利于降低欧洲的通货膨胀率和实行集中性的经济政策.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欧洲汇率机制内部,实际汇率不是保持不变的。  相似文献   

14.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洲的实践与亚洲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实践,验证了最优化币区理论。亚洲货币合作同样可行,亚洲货币合作可实行建立共同钉住美元的亚洲汇率机制,最终过渡到实现亚洲单一货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是本国利益和东亚共同利益所驱动的,东亚共同利益决定了货币合作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面临的诸如人民币的地位与汇率机制改革问题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东亚货币合作中主权让渡问题,分析了货币主权理论的实质及现实困境,提出了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三元悖论"揭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面临严重的冲突。本文以利率平价、货币替代为理论基础,采用2005—2013年月度数据建立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预期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当期人民币汇率影响不显著。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预期人民币会升值,从而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对此,应该谨慎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国内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两者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合作应从贸易结构的转变开始,从扩大货币互换规模以及汇率合作等方面进入,通过平行货币的过渡,进而推动亚洲货币单位的建立与使用,这是当前较为可行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亚洲货币单位(AMU)和亚洲货币单位偏离指标(AMUDI)的编制目的、计算方法、以及两者的扩展和缺陷,研究发现,AMU、AMUDI和东亚大部分国家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这些东亚国家通过监控AMU和AMUDI,可以有效地稳定NEER,进一步模拟“东盟+3”国家货币共同盯住AMU,发现共同盯住AMU都能更有效地稳定各国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在当前东亚各国缺乏汇率协调的政治意愿的情况下,可以先基于AMU和AMUDI监控指标建立“10+3”框架内的多边汇率政策对话机制,在汇率协调的政治意愿逐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然后进一步探讨东亚汇率协调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应利用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增强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上逐步把人民币作为"锚货币"的机遇,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稳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推动建立全球汇率协调和监管机制,形成对全球资本有序流动、合理流动的市场预期;同时要处理好"市场化"与"汇率稳定"的关系,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0.
汇率制度合作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核心内容,未来3~5年内,东亚国家和地区应以亚洲货币单位(ACU)的推出为契机,围绕共同钉住一篮子货币开展汇率合作,同时,不断完善区域汇率协调监督机制与危机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