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海峰 《江南论坛》2003,(11):33-34
传统道德不能简单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但在传统道德中有许多好东西,有诸多优秀的,仍具有生命力的成分或因素。只要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使传统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异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积极作用。一、“诚实守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古代“诚”指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指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华民族向来褒扬的美德之一。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建设物资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诚信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诚,信也”, “信,诚也”。诚,是指真诚不伪,真实不欺。信,是指诚实无欺,严守信用,兑现诺言,实践成约。从一般意义上说,诚信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推而广之,诚信要求心想、口言、身心一致,即言为心声,言行相符。诚信包括要遵纪守法要有道德和仁义,  相似文献   

3.
常静虹 《时代经贸》2010,(24):104-104
诚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诚信”范畴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被管理者对组织,对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忠诚;  相似文献   

4.
信用失落的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诚实守信”,就是今天所说的“信用”。“诚”的重心在自我内在表现,是衡量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标准;“信”的重心在人的外在影响,是人的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到自身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也涉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失落必然会严重地遏制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事关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减信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从社会的角度讲,诚信反映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诚信不仅反映一种履约的愿望,而且反映一种履约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社会诚信体系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诚实守信,量力而行,“言必信,行必果”。  相似文献   

6.
诚信与好的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展旗 《经济论坛》2004,(10):152-153
在词源意义上,中国古代典籍对“诚”与“信”早有论述。儒家有“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其中的“诚意”被当作实现“治国平天下”最高理想,提高个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步骤。“信”在儒家学说中是“仁、义、礼、智、信”伦理“五常”的重要内容,意思是说人应该诚实、守信,不言不由衷、不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言必信,行必果”。诚信的核心问题,是在谋求个人利益时如何对待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企业要补上诚信这一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市场的诚信程度十分低下,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程度下降,三角债现象十分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银企之间建立不了可靠的资信关系,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急需建立可靠的信任制度,国家的政策法规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因此,市场呼唤诚信,企业需要诚信。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信誉,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无形资产;从伦理学角度讲,它是道德资产。诚信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决定企业兴衰…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诚信的意义 1.诚信的含义。 所谓诚信,是指诚实与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诚信有着独到的见解:“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非常重视会计诚信工作,他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更说明会计诚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道德文化,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王铁生 《经济论坛》2004,(18):62-63
诚信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对企业来说,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一个诚信的企业不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由此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一个诚信的企业不拖欠债务,由此会带来融资的方便。因此,美国学者凡勃伦在他著名的《企业论》里指出,“在这样依据收益力的资本估值中,资本估价的核心不是工厂的成本,而是所谓公司的商誉”。诚信是企业治业之道,兴业之本,是企业精神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诚信体系及其构建的必要性 诚信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从社会的角度讲,诚信反映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诚信不仅反映一种履约的愿望,而且反映一种履约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社会诚信体系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诚实守信,量力而行,“言必信,行必果”。那么,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诚信体系又有什么必要呢?  相似文献   

12.
重视加强校园诚信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伟 《江南论坛》2002,(8):36-37
在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礼诚信”被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合作的加强,“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诚信”?诚是诚实,诚心诚意,不撒谎;信是信用,遵守诺言,不违约。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要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诚实守信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衡量一个人的品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诚实守信也确保了建立社会机制和法律的确认。本文主要论证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道德的角度看待诚实信用的必要;从法律的角度看待诚实守信是一种权利;并且把信用信息的机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等。本文认为诚实守信和社会的成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妄无欺。宋朝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早在《诗经》中记载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由于“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故许慎《说文》曰:“诚,信也:信,诚也”。春秋战国时期,诚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论述。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宽、信、敏、惠)的组成要素。西汉的董仲舒将信用作为“三纲五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古老的中国,诚信就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诚,是指真诚不伪,真实不欺。信,是指严守信用,实践成约。诚信包括要遵纪守法、有道德和仁义,要以真心付出真诚,要有责任心,要诚实并诚恳,要讲信用,要忠诚。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企业无诚信不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总结了当前国内企业信用恶劣的7种表现:在履约率低;逃废债务;  相似文献   

16.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要求,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当代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用,诚意味着保持真实无欺的道德规范心态应对各种事务,信则言行一致,恪守承诺。诚信一直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美德被推崇备至,儒家思想将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论语学而》曰:“信则人任焉”,《大学》中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认为“诚意”是修身、齐家、治  相似文献   

18.
张运霞 《当代经济》2004,(12):41-42
什么是诚信?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诚信美德的民族,有着深厚积淀的诚信文化传统,可为什么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却开始疏远诚信,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市场经济的法则要求企业必须讲信用,要求生产者诚实守信。多年来,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设身处地的为用户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用“诚信”架起了一座心心相印的桥梁,使顾客的满意率达到93.5%,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诚信"范畴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被管理者对组织,对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忠诚;二是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品德.管理者得到被管理者信任的程度对于管理工作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管理者所具有的诚信的品德是管理者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被管理者信任的关键因素.今天的诚信不单单指的某种忠诚,而是把它运用到了企业的发展中.诚信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