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激励并不是新鲜事物,但以前的股权激励并没有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充分联系起来,因此,不能体现在股价上。股改后的股权激励计划开始出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目前我国的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是按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管理层的经营成果,虽然大多没有直接与股价挂钩,但是收益增加后,资产质量将改善,也会刺激股价上涨,同时也改变股权分置下企业领导人对市场股价漠不关心的状况,把企业经营者、股东的长远利益、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公司经营者在谋求公司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拟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并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加以研究,以考察其实施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股权激励已经成为委托——代理双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激励经营者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追求目标相统一。然而,由于企业股权性质的不同,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状况并不相同,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偏重于履行监督职能,而民营上市公司则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这对股权激励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角度,就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管理层持股模式特点分析 管理层持股是国内企业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企业所有者通过授予经营者一定的股权,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在较长时限内趋同,从而激发经营者活力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陈丽 《财会通讯》2008,(7):39-40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财务目标困境 目前对财务目标的阐述主要有基于股东价值取向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等观点。随着新经济与新企业的兴起,基于股东价值取向的财务目标受到理论和实践的诸多质疑,如利润最大化导致短视行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决定了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最大化、经营者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激励等。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与接受后,股东至上的理念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各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目标观点应运而生,并在现实中显示出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一、股权激励概述 (一)股权激励的含义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将本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其他股权性权益授予公司高管人员,以产权为约束,激励高管人员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勤勉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进而改善公司治理并推动公司长远发展。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股权激励通常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公司的管理层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我国,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苏宁、国美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4——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在抑制经营者为增加自身效用而进行盈余管理方面失效,经营者持股比例低或股权激励不足并不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将公司的长远发展、股东的长期利益与管理层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管理层的积极性,这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尤为重要。尽管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了相关制度,但现阶段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却仍面临着以下问题:①股价非市场化使股权激励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现阶段的股票价格还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股票价格也不是显著相关。即使经营者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利润,他们也可能通过期权获取收益,甚至出现公司效益下降但经理人报酬却大幅上升的反常现象。这种环境会诱导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分关注本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5,(9):27-2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目前已经成了推动企业绩效增长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主要的作用是发挥人力资本,调动管理者积极性,激励机制的设计是最吸引注意的是公平。股权激励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是非长期激励的机制,一个企业如果建立了良好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很好的保障股东的利益,从而减少管理者短期行为,更关注企业长期发展。高管股权激励第列为研究对象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公司理财学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客观经营环境对企业理财行为的基本约束。理财学的发展证明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但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即经营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其根本目标。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理顺二者关系,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股权激励效应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厂商理论认为,经营者利益对所有者利益的偏离构成代理成本,它的存在可看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必须付出的代价。如何矫正经营者行为,激励经营者最大限度地为所有者努力工作,是降低代理成本的关键。理论上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将经营者利益尽可能地整合到所有者利益中去,并在两者之间建立敏感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的激励方法有许多种,其中股权激励方法是国外现代企业用来解决公司治理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出现的,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迅速发展,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限制环节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冬 《价值工程》2015,(4):178-179
股权激励是一种薪酬激励制度,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可以使管理层兼具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色,管理层为了保证企业长期经营和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对企业尽职尽责。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其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得到良好运用,发挥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其他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现象。股权分置改革必将改变财务管理的环境,带来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最初的销售额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逐渐演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管理目标由股东利益至上发展到关注相关利益者利益,与之相对应的企业财务目标也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与内外部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方存在着矛盾冲突,这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现自身利益时,受到制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经营者股票期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是对分配制度的一种创新,它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举足轻重。上市公司中的股票期权,不仅能将经营者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使得经营者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不断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长期背离后,上市公司财务激励越来越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财务激励水平迎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其重要性日益突出。2006年1月4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上市公司财务激励相关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激励中的股权激励形式改变了管理层决策的视野,使其更加关注上市公司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要求权",它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函数是一个兼顾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多元目标函数,这与现行的以"股权至上"为主导理念的财务管理目标相矛盾.在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吴志超 《现代企业》2007,(7):35-35,38
企业生产管理实践中,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在利益目标上不一致,经营者经常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背离委托人的利益,如道德危机、逆向选择等。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滥收乱支、国有资产流失这三个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国家在国有企业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在财务收支及管理标准上对企业的投资、筹资、收益分配以及日常经营收支等在时间和数量上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