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深入研究问题,狠抓政策落实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是多年来“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农村工作文件,贯穿始终的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粮食增产的扶持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农村开展多种庄园经济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领导放心不下的事关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今年总理的报告中写到:“今年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  相似文献   

3.
农民有句俗话:“种粮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粮食种植的物质费用中,化肥所占比重超过50%。化肥价格自去年十月以来持续上涨。内江市东兴区物价局于今年4月组织人员对东兴区化肥价格上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各种化肥价格都在上涨。特别是粮食种植需求量比较大的碳铵、磷肥、磷铵涨幅较大。严重影响今年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尽管近几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4,(23):20-21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坚持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针对前几年粮食连续减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问题,时隔18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下发了专门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粮食等主副食品以及液化气等商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明显加大,对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价格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带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陈晖 《市场周刊》2005,(7):48-48
新《道法》自实施以来,加大了对车辆超载的处罚力度,客观上使运输成本上涨。原已逐渐回落的化肥价格在此拉动下,又开始呈上涨趋势,费用层层转嫁,最终又落到农民头上,直接抵消了农税减免和粮食“直补”带来的好处。时下农村正值“双抢”,急需化肥,但不少地方的农民要么买不到,要么忍痛用高价肥,种田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但弱化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国家粮食风险加大。可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摆在各级物价部门目前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和政府及物价部门要密切关注当前农资价格的走势,努力做好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的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和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社会和谐与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强调“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并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后,从2006年夏收起又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动引导粮价的还帐性上涨,带动了猪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强调“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并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后,从2006年夏收起又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动引导粮价的还帐性上涨,带动了猪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11,(5):40-40
一、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二、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根据新方案调查的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月上涨0.9%,比去年同月上涨6.6%;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季以来,以尿素、碳铵为代表的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农民反映强烈,各级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当前正是用肥高峰季节,化肥价格执行情况如何,农资部门和种粮农民有何反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基层,实地进行了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5,(4):38-38
据《北京晨报》报道.房价问题写入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在该报告中指出:今年,“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社科院金融所房地产问题专家尹中立认为,房价成为价格问题的两个重点之一,这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最新的表态。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2004年、2005年中央连续下发两个1号文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问题,历来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在较长时间内仍将面临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矛盾。另一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农业人口比重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致富天地》2001,(6):11-12
在农业生产中,上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哪种产品今年价低烂市,明年就改种其它产品,这点道理农民朋友也早就知道。可为什么眼见某种粮食多了,大家还是种呢?问题就在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使农民被迫“套牢”在几种自己“能产”的产品上.而无力转向市场“能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8,(4):37-3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春耕在即,为指导各地加强磷酸二铵价格管理,抑制磷酸二铵价格不合理上涨,引导流通企业和农民积极备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等农业生产发展,现就春耕期间加强磷酸二铵价格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粮食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特殊地位。中国有句俗话称“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而意大利亦有“人无三天不言粮”之说。可见,粮食对于人类是何等的重要!近来,全国大米、面粉价格再度上扬,像一股劲风,吹皱了刚刚平静的粮食市场海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我们到底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粮价上涨呢? 一、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粮食价格在去年10月突然上涨,是农产品价格总指数爬升的始作俑者。冷静分析粮价上涨的原因,就可看清近年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的粮食调控政策相比,我国的粮食价格及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借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做法,对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目标价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份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成阳市粮食市场价格也结束了4年来持续下降的局面,有了较大幅度地上涨。 粮价回升给种粮农民带来了惊喜,  相似文献   

19.
《四川物价》2004,(7):45-46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近期大米价格上涨拉动了全国新一轮粮价上涨。到底粮农从涨价上获得多少好处呢?《半月谈》杂志记者近日从大米主产区黑龙江,直至大米主销区浙江,一路追踪粮农、粮贩、销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调查的结果竟是“粮农获利少,粮商获利多”。报道说,说实话,在一亩三分薄田上作文章,指望通过粮食增产和涨价来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开始走出长达6年的低迷状态,出现全面上涨的趋势。“一粮带百价”,副食品价格随之上扬,以猪肉为代表的副食品呈现购销两旺局面。粮肉价格全面上涨对农民增收影响如何?通过对我市的调查表明,粮肉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