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资准入政策的制定关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创新。本文根据中国外资准入政策的调整,区分了鼓励和取消限制这两类典型的外资准入政策,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鼓励类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发明专利方面的创新,而取消限制类政策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不同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差异主要在于它们吸引高质量外资的效果不同。本文也提供了支持鼓励类外资准入政策产生较多知识溢出效应的证据,并从企业所有制和取消鼓励类政策这两个方面对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做了进一步讨论。本文的分析表明,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通过制定选择性产业政策吸引高质量外资是其促进本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中国1999-2018年工业企业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利用索洛余额法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结论显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率波动幅度较大;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然而该效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溢出效应影响有限,在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衰减,不会对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造成永久的提升.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工业企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未来在引入外资政策方面更应注重外资质量,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同时企业所在地方也应注意完善相应政策,建立较为有益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进跨国技术,产生示范效应、联系效应以及培训效应,国内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主创新.然而由于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行业管制、不平等的外资政策、产权制度缺陷等因素使得汽车行业单纯依赖国际技术扩散难以获得持续的技术进步.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自身存在单门槛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以行业外资竞争、内资模仿同构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发现,仅当外资竞争水平较低、内资模仿同构程度较低以及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时,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才能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且其阈值效应存在行业和企业产权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控制力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外资在部分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一定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外资通过并购存量资产控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倾向有所增强.因此,应从规避外资垄断性并购、完善国内装备产品支持政策、支持装备企业多元化开拓市场及贸易转型升级、推进装备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加快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等方面入手,维护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上海电气、中机美诺、乐普医疗、百泰生物和以岭集团五家企业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的实践说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还有待完善,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差及人才紧缺等问题。所以,必须积极培育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建立健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的投融资体系、加大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构建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队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安市引进外资的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三十年来,引进的外资缓解了资本的紧张,促进了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中部,是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省的一个经济洼地,更希望通过引进外资来带动经济发展。为此,淮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引进外资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使近年来引进的外资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对于今后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的对策也在积极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8.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以及现行财税政策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更好地发挥税收制度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FDI过程中研发国际化对东道国创新体系的结构与绩效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而研发国际化的技术外溢取决于研发的类型与东道国的经济、科技等背景。通过中印两国在利用FDI促进本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比较发现:中国利用FDI资源特别是在外资研发机构及其研发支出方面明显强于印度;中国在吸收FDI技术溢出的研发投入、硬件条件等方面较明显优于印度;中国是开放度很高的"外资带动"型的创新路径,而印度更偏向于"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制约中国自主创新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南北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假定发展中国家同时进行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模仿,其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自主创新和国外技术模仿的两难中权衡取舍.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都对其技术进步都有重要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效应不显著.因此现阶段鼓励国外技术模仿的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但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3—2007年我国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参与度、FDI研发强度以及科技人员比重等因素对内资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对全部内资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和一般行业,外资参与度对内资高技术行业研发强度的抑制程度要小于一般行业。外资研发强度对内资高技术行业研发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对一般行业亦产生消极影响,但不显著。外资科技人员比重明显促进了高技术行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对低技术行业的研发支出强度产生负面影响,但统计上也不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外资参与对内资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较为间接,需要关注直接影响内资自主创新投入的外资研发强度和外资科技人员比重等因素。内资企业要主动提高自主创新投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缩小和外资的技术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新古典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变动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及其主要机制,研究发现为:(1)最低工资上升会导致企业技术进步路径偏向于自主创新,企业会有更多的自主创新,同时减少技术引进,不同方式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稳健;(2)从机制分析看,企业技术进步路径偏向自主创新主要是因为自主创新有更好的劳动节约效应和要素结构优化效应;(3)从异质性分析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最低工资变动影响的技术进步路径偏向程度要明显大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相比于非国有企业有更强的自主创新偏向。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最低工资制度与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不仅能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还会通过引导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资源再配置,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东道国国内市场优势是影响外资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市场导向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行业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对该促进效应存在强烈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通过生产本地化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强化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进入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大;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均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的调节效应更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对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外资、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产业自主创新的ETSI分析模型,重点分析了产业技术进步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换过程和条件问题.研究表明,产业技术进步路径转换与产业内外部多重因素相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经济、技术、组织、制度等因素(ETSI)都对产业技术进步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ETSI的内在相关性也决定了政府促进产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实施内容、重点以及措施上的可能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外商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也对资源优化配置产生多方面影响。以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具体分析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准入政策显著地增大了城市-行业层面生产率的离散度,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从企业层面来看,外资准入政策提高了规制放松行业中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除此之外,外资准入政策在地区、企业性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政策效力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因此,中国进一步扩大外资开放程度和改革外资准入政策时,应考虑到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对企业生产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外包产业中存在的技术外溢能够为集群内部企业推动技术进步提供新路径,通过建立产业集群成熟期博弈模型,讨论外包企业在成熟期等待外溢、自主创新、技术交易及技术合作等路径下的支付,以得到技术进步的最佳选择,最后从政府、集群行业协会和外包企业三方面提出促进集群进入再生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朱秀云 《当代经济研究》2007,144(8):41-43,46
我国在对外资并购的政策导向上保持了稳定性和一致性,认真研究我国外资并购政策的新变化及其完善方向,有利于国内企业正确处理外资并购中的问题,同时有助于政府对相关政策方面给予完善,进而促进我国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众  李婉晴 《技术经济》2020,39(11):87-96+105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技术进步路径由技术引进转变至自主创新是否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进步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引力模型,利用企业层面的海关工企数据与产品层面的UN Comtrade数据,实证考察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技术引进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自主创新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途径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受企业所有制、行业要素密集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目的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外资代工型增长模式——以中国苏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代工型增长模式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商代工资本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模式,在资本形成、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促进了经济的集约化发展。但该模式也面临着外部风险和可持续性的挑战,政府应及时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外资代工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外商在华投资特征的研究发现,外商投资在华实施"独立形态运作,并逐渐发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网络体系"和"技术标准"的技术控制战略,阻碍了外商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影响了外资技术扩散的效率。为此,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应适当调整外资引进策略,有效引导外商的投资行为,鼓励其加强与内资企业技术合作;同时,内资企业也应该放弃依赖他人的技术行为,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内生技术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