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内瓦时间7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世贸争端案上诉机构报告。此前,中关双方分别于4月8日和17日,就专家组关于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以下简称GPX立法)和美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裁决提出上诉。上诉机构驳回了美方上诉请求,  相似文献   

2.
2014年7月7日,WTO发布中国诉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上诉机构终裁报告。该报告再次认定美国25起"双反"措施违反了WTO规则,在这一争议问题上支持了中国的主张,驳回了美国的上诉请求。但基于有限的审查权限设置,上诉机构未能完成对美国关税法修订案是否符合WTO规则的分析。赋予上诉机构对事实问题的审查权,应是完善DSU程序设计的题中应有之意。当下情境,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复杂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行诉讼时,势必以"组合拳"进行反击,但"组合拳"思路往往可能导致基于DSU规则的设置某一诉求被回避的后果。中国应对此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3.
对企业营销创新的思路构思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天沐 《市场周刊》2004,(10):15-16
针对最近国内外争论颇多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简要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美国、日本和亚洲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后危机时代为背景,在中美人民币汇率现实争端以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IMF协定》关于"汇率操控"的定义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和对中美两国贸易实践的理论分析,得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政府"汇率操控"的指控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人民币贬值并不能带来中美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的责难缺乏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美元主宰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的出口管制、美国的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等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2002,(9):55-55
<正> 美元走软,这种情况多少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美国一直奉行强势美元的政策,即使在“9·11”恐怖袭击的打击下,美元依旧相对坚挺,但就在美国经济已然开始复苏的情况下,美元却开始贬值,究其原因,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是否能达到人们的预期还不确定,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尤其在美国接连爆出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会计丑闻后,投资人对美国  相似文献   

6.
的确,中国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使人民币正在悄然硬通化. 或者说,你想象过在美国、在欧洲或者在日本旅行时掏出钱包里的人民币就能用的情形吗?这只是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后中国人可以得到的便利之一.这一天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物价》2005,(10):49-54
一、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 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看.国际上著名的经济学全部赞成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和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斯蒂格里茨。其他未进行罗列的经济学家中也鲜有提倡人民币升值的。特别是以下列出的三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与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SVAR模型通过利率渠道、价格渠道、货币扩张渠道三种路径分析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路径及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在这三种路径下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冲击,美联储基准利率和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较为显著,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受到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2003年9月,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提出一项法案,要求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所有商品一律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他们认为这一关税水平与人民币币值的低估幅度相同。在宽限期过后,该法案将会生效。 为什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提出这样一项针对我国人民币的法案?美国的一些人士认为逼迫人民币升值或征收高关税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减少中国商品的进口,解决与我国1000多亿美元外贸逆差的问题;(2)使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解决美国制造业300  相似文献   

10.
万晓宁 《中国物价》2011,(10):14-17
从长期来看,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上升的通道,这将会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笔者以中国出口美国的生丝为例进行研究,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中国出口美国生丝价格有着良好的传递性,当然这种传递性并未达到完全传递的效果,文章建议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性。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美对人民币汇率的逼压不断升级,特别是来自美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骤升.一种货币升值或贬值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是否需要升值,必须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以及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条件成熟时会考虑一定空间内的升值,但不应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升值.  相似文献   

12.
邓璇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84-86
主要对美国提出的中国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严重低估,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影响了美国就业和经济复苏的理由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本国的内部结构失衡。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及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莉 《WTO经济导刊》2010,(12):83-85
对于美国对中国汇率体系的指责,我们可以根据美国在此问题上的进展和表现,采取多种方式在多边或双边的场合积极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向人民币汇率频繁施加压力,旨在减少中国出口、促进美国出口和增加美国就业.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具体行业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自2010年9月9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改先前温和震荡起伏的态势,连续9个交易日升值,共上涨910个基点,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7。本文立足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理论依据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及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来,美国大量发行国债,通过印钞发行大量美元,致使美元大幅贬值,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美国通过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意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转接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巨大伤害,减少中国的出口,提高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控制美国国内失业率的继续攀升。对此,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以期提高我们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中贸易逆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中贸易逆差根源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并非汇率问题,即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1)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扩大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关。(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同时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美中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执由来已久。每当中国的发展威胁到了美国全球经济中的领头作用时,人民币汇率问题便是美国遏制中国的第一手段。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应对此次中美汇率之争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时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2010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3月16日,美国130名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以迫使人民币升值,甚至要求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就连美国财长盖特纳的访华,也被许多媒体解读为为人民币的升值铺路。就在社会各界在对人民币汇率之争评头论足之时,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据悉,从2009年底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的中间价分别上涨12%左右,对日元中间价也升值4.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