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年底,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空间开发规划,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对未来5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标志着主体功能区已从规划编制进入到实施时期。主体功能区规划付诸实施,是使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项带有根  相似文献   

2.
政策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6月8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并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不仅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部署,我国将在2007年底完成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年底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一是东北地区由于其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将在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二是《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4.
2010年年末,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五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主体功能区规划已成为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正确把握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五大关系,有助于创新区域调控理念和调控方式.调整国土空间开发思路和开发模式,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秩序。  相似文献   

5.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一年多来,各地方、各部门抓紧贯彻落实。地方政府根据《规划》总体思路和要求制定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并认真研究人口分布格局及趋势。这对于落实《规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意  相似文献   

6.
延边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明确空间布局与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延边经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明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任务,积极推进延边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延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讯     
《城市问题》2011,(6):101-103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我国即将公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将明确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将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城市群。根据《规划》,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8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地图     
《房地产导刊》2011,(7):12-13
6月8日,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大格局",以及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的开发模式,以纵横捭阖的宏大手笔重新定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经济蓝图,再次释放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要求,进入2014年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全国各县(市)掀起"多规合一"工作热潮,但是对"合一"合什么,"一张蓝图"控什么,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梳理我国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各类空间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基础上,借鉴国外空间管制分区经验,结合国内"多规合一"规划实践,提出建立市县域全覆盖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思路,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空间管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傅智能 《企业导报》2014,(22):49-50
<正>一、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工作现状1、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充分,但存在着宣传严重滞后的情况。由于汇报者多属发改系统规划口,对主体功能区较为熟悉,但就全域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老百姓,部分领导干部,甚至包括部分县市领导班子成员都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一无所知。主体功能区理念远未普及,以至于许多相关政策只能在发改部门内打转转,推进工作无法有效开展。2、对区域主体功能的定位基本认可,但对规划如何落地心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我国不仅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而且在2010年底颁布实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促进区域健康发展,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创造了良好的规划基础和舆论氛围,并在探索相应的配套政策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并由此推进我国区域发展理念和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也是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协调区域发展和统筹谋划区域未来发展的工作,需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和定位区域主体功能与发展方向。若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和定位区域主体功能与发展方向,不仅要认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开发密度,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6月8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檰檰檰檰檰檰檰檰檰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2010年6月12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再次强调“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财税政策与体制也必须配套改进”。  相似文献   

16.
《国土经济》2011,(7):27-27
6月8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并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确定了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规划》指出,我国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它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理念,旨在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区域开发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在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成都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和推进"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的要求,明确现代  相似文献   

18.
张睿 《价值工程》2012,31(7):107-108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一重大的决策。不仅考虑了空间的秩序开发、空间的结构优化,更能够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于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正确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其中地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重要基础,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引导、调控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需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而主体功能区政策,既是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区域政策的现实需求,系统科学地设计好主体功能区相关政策,对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于2010年颁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生态功能定位角度,对我国国土空间布局作出战略调整,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将被限制、禁止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这些地区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