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4月,河南省出台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目的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经过4年发展,河南省已认定创新试点企业四批共138家,试点工作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创新层次低,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成果转化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科研成果的重要输出地,承担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及知识传播的社会责任。虽然在协同创新模式的影响下,政府、高校、企业等已经意识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多个主体之间从政策、机制、理念等方面相互协调,并不是由单个主体功能可以实现的。文章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当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并提出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阎丽霞 《企业活力》2004,(11):50-51
<正> 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就是要使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投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创新利益的分配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这意味着企业可在国家行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并进行筹资、投资,承担相应风险。全社会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在企业外的其它机构进行。同时,在照章纳税之后,企业有权对其创新收入进行自主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这是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当前,我国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主体。本文通过对我国技术创新主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指出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然性。并对阻碍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和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由政府为创新主体转变为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过程中,适应性强、活力充沛的中小企业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动机强、体制灵活、周期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领导者要率先树立“以技术创新引导市场消费”的经营理念,明确创新方向,选准创新模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是什么力量在持续不断地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迈上新的台阶?从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审定20多年的实践看,我国企业筚路蓝缕,后来居上,是六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一方面力量:企业,主导者是企业家,以及以企业家精神武装起来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他创新推动力量,都是为企业服务的.无论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企业都是实践的主体,投资的主体,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管理科学史上所有新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工具,都来自企业实践.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  相似文献   

9.
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永远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条件。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为加快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正在做出多方努力。近日,科技部、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己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103家企业成为首批入选企业。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说,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在“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舆论氛围中,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已经成为各界普遍的共识。但在众多的中国企业内部,谁又是肩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主体呢?以“职业经理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社会责任”为主题的2006年度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年会向中国企业界的职业经理人发出号召,要求他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已经取代工业经济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知识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最主要的经济资源,这意味着现代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不断创新、使用、积累与转化来实现的,而技术创新必然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知识的主体,技术创新自然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要源泉。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包括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两个方面。生产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用户创新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现状出发,论证了企业技术创新无论对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还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文章提出当前企业最主要是实施“三个”转变:(1)企业要从以引进国外生产技术设备为主的形式,向以立足国内自主开发创新为主的形式转变.不断地创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新的名牌产品.(2)要改革现行科技体制,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开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的主体,实现科技开发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提高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概率.(3)企业当前不仅要在生产技术开发创新,而且也要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上创新.要实施“顾客满意”工程战略(GS战略,Customer Satisfacion).推行品质功能展开技术(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使企业更加明确市场需求与生产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发展随着用户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任何科研成果,如果不转化为市场化产品,而是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最后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那无论这成果如何尖端,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都是乏善可陈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要靠企业。企业自身应该认识到这点。企业创新一定要有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就谈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有了自主创新以后,中国将不仅是一个制造中心,更将成为世界的创造中心、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绿色技术创新拥有以企业为核心,政府、科研院校所以及公众等参与并制约企业创新行为的多元行为主体。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主体,政府是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者,高校科研院所是绿色技术创新技术支持者,社会公众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实际制定者和最终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以河南省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若想进一步提升河南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单独依靠创新主体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应充分考虑到各项政策措施之间的依附和制约关系。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等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河南省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为及时调整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依据,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外部环境的改善则是影响企业内在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把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新的形式下怎样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