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2013—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考察公司内外部治理因素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自愿性信息披露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②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市场化进程、非国有产权性质、高管股票激励能够强化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而控股股东持股、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行为、高管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不显著;③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能够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和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决定了必要的创新资源供给,CEO激励、董事会及监事会设置等治理要素都会影响创新投入、创新方式及创新绩效。通过治理结构变革来推进技术创新,是增进企业活力、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梳理的方式,从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涵盖面广,研究结论多样;变量测量差异性大,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但现有文献尚存在以下不足:缺乏对影响机制的深入探讨;忽视创新主体——经营者的影响,对治理结构的"资源效应"重视不足。  相似文献   

3.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重大作用。本文在研究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焱 《江南论坛》2006,(1):28-29
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外部债权人治理机制,外部股东接管市场治理机制,外部经理人市场治理机制,以及外部投资决策机构对职业经理考评治理机制等等。本文尝试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条件下.简要讨论财务报告在公司外部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钟海燕 《经济与管理》2012,(11):60-63,70
通过建立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的通径模型,研究以股东﹑董事﹑债权人﹑经营者为参与人的各种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债权治理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主要是负面的;另一方面,虽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等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债权治理机制发生相互作用,但并没有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导致内外部综合治理效应也是负面的。因此,要想有效发挥企业债权治理的作用,不能仅从外部债权治理入手,还应将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债权治理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银行管制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敏 《经济评论》2006,(2):125-130
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受国别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治理模式,而且受行业特征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性。银行业严格的市场准入、产品及经营范围管制既限制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机能,也削弱了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存款保险、中央银行担保和资金援助等危机预防和救助机制不仅增强了银行股东和经理层的风险选择倾向,而且对管理层的报酬激励补偿机制产生影响。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股东与债权人、股东与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非常有限,内部治理是其核心。管制和监管作为外部治理的替代机制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严格的银行管制并非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外部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亮 《当代财经》2003,(12):62-65
本文首先总结了有关公司治理外部约束机制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存在于内部治理制度和外部约束机制的不同制度设计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强调公司治理的绩效差异是这些不同治理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的协调均衡是现实中公司治理过程有效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疆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技术创新是促进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企业产权等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新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对新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蒋荣  刘星  刘斌 《财经研究》2007,33(11):92-103
外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治理效应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文章运用Logist回归方法,以1999~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CEO变更为视角,通过研究CEO变更与"非标"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CEO变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非标"意见下,CEO变更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强于标准审计意见公司;不过,"非标"意见并没有增强CEO变更对两职分离与股权制衡的敏感性。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外部审计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表明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有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张嘉卫 《时代经贸》2011,(8):104-105
新疆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技术创新是促进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企业产权等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斯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对新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验基于熊彼特传统的创新型企业理论提出的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财务承诺等公司治理条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理解技术前沿的企业决策者能够提高企业科技人员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员工分享企业价值增值、高管晋升模式、决策权集中等对创新的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差异;第三,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在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财务承诺的实施上冲突越大;第四,企业有相似治理结构但创新绩效差异悬殊,原因可能在于企业实施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财务承诺的方式不同。本文通过纯手工搜集数据构造相关变量指标,首次针对中国情境下的创新型企业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创新型企业理论所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有助于指导、培育和激励企业创新,为我国企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区域层面对公司治理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外向性、外商投资、信贷规模以及技术产出效率的差异之后,省级股东治理指数与省级R&D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省级经理层治理指数与省级R&D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随着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地区经理层治理的影响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促进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类重要的技术创新战略,企业技术多元化近年来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组织学习、创新文化、内外部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企业推进技术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创新文化、内部资源保障、外部技术联系对企业开展技术多元化战略均有积极影响,技术多元化战略需要企业遵循开放式创新的思路并加强组织学习。实证结果还表明,外部技术联系对我国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且大学、科研机构等外部专业技术源的影响程度相对最低,这值得我国企业重视。  相似文献   

14.
肖利平  罗艺 《技术经济》2023,42(3):114-125
基于同群效应理论视角构建董监高任职网络,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焦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是否受到同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即董监高任职网络中是否存在企业技术创新同群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同群企业的技术创新对焦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同群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激发焦点企业创新动机、优化焦点企业创新过程来促进焦点企业创新。第三,由于基于网络关联的内部信息渠道与外部信息渠道存在替代关系,董监高任职网络中的同群效应在外部信息环境较差时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基于新的网络视角深化和丰富了企业创新同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为创新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联结日益密切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3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从发明专利产出视角,探究分析师跟踪、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分析师跟踪人数显著提升了企业发明专利产出,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分析师跟踪人数与企业发明专利产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即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配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is case study looks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K/Swedish pharmaceutical firm, AstraZeneca, and its shareholde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effects on innovation. It us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that differentiates sectors according to the novelty, visibility and appropri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High novelty require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ith strong industry-specific expertise; low visibility requires good firm-specific perceptiveness. High appropriability favours shareholder supremacy as against stakeholder inclusio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ppears to be high in all three, and this (according to accepted stereotypes) should favour the outsider-dominated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of the UK as against the insider-dominated Swedish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at resulted from the merger could indeed be described as hybrid, but that (following the building up of one major US shareholding) it was a UK/Swedish/US hybrid. In spite of the apparent similarity of the UK and US 'outsider-dominated' systems, the US element made a crucial difference, in giving engagement by a strong and well-informed shareholder who had some influence on other shareholders. This in turn helped to protect the firm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from short-term pressures within the UK stock market, and thus to allow it to maintain its emphasis on long-term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case study looks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K/Swedish pharmaceutical firm, AstraZeneca, and its shareholde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effects on innovation. It us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that differentiates sectors according to the novelty, visibility and appropri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High novelty require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ith strong industry-specific expertise; low visibility requires good firm-specific perceptiveness. High appropriability favours shareholder supremacy as against stakeholder inclusio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ppears to be high in all three, and this (according to accepted stereotypes) should favour the outsider-dominated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of the UK as against the insider-dominated Swedish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at resulted from the merger could indeed be described as hybrid, but that (following the building up of one major US shareholding) it was a UK/Swedish/US hybrid. In spite of the apparent similarity of the UK and US ‘outsider-dominated’ systems, the US element made a crucial difference, in giving engagement by a strong and well-informed shareholder who had some influence on other shareholders. This in turn helped to protect the firm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from short-term pressures within the UK stock market, and thus to allow it to maintain its emphasis on long-term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