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物流和智能装备制造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人才需求量大、层次丰富,但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提升。针对这一问题,以广东省为例,从协同的角度分析了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共同培育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平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正>________院校:国务院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物流装备、互联网+物流等新一代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物流装备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能物流的变革。如何借助物联网与信息通迅技术、互联网+及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实现从物流企业到整个物流网络的信息化、智能化,这就要求大力发展智能物流。  相似文献   

3.
西部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维校 《商业时代》2004,(17):59-60
现代物流席卷全球,在中国已形成物流热,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有着大开发,加入WTO,地方政府支持重视,进一步提高经济竞争力要求以及市场需求加快放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现代物流观念淡薄,物流人才缺乏,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落后等挑战。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有:政府积极引导;国有物流为主导、民营物流为主体;发展第三方物流,做大、做强一批物流企业;加强物流的教育培训工作、树立现代物流观;提高企业物流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营造发展现代物流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院校:国务院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物流装备、互联网+物流等新一代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物流装备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能物流的变革。如何借助物联网与信息通迅技术、互联网+及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实现从物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系统作为衔接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方式之间的桥梁,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供应链系统背景下,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观念、基础设备、信息化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落后以及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扭转传统落后的物流管理观念,实施物流服务创新战略,加快物流技术发展与建设,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邹筱 《中国市场》2006,(1):104-105
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因为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而在技术、资金和人才上都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在大企业实施物流战略的同时,也对物流战略积极的反应,也同样采用物流战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企业已拥有较为完备的一二方物流的条件下,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需求,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扩展性强的企业物流电子商务平台,能实现物流多元化拓展,利用平台的智能定价算法和智能物流服务评价算法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流通物流服务走向市场的竞争实力,形成企业新的多元化拓展发展点。  相似文献   

8.
物流企业人才危机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流失引发人才危机现象作为当前物流企业的突出问题已日趋严重。文章剖析了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了物流企业应对人才流失,实施企业人才危机管理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回收物流是推进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回收物流进行界定,阐述回收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对企业目前关于回收物流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及激励措施不足等问题,从现代回收物流管理理念角度提出企业发展回收物流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邹筱 《中国市场》2006,(2):104-105
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因为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而在技术、资金和人才上都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在大企业实施物流战略的同时,也对物流战略积极的反应,也同样采用物流战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尽管长江三角洲区域在物流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政府与有关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协调、规划、物流资源整合的问题,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发展不充分、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物流中心重复投资严重、人才匮乏。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观念,加强政府与有关组织合作,合理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加速培养物流人才,这样才能构建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2.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加快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物流信息化的人才、资金、认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柳 《商场现代化》2007,(17):137-138
我国第三方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物流装备的原始,物流规划的初级,物流运作的低效,更表现在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极度匮乏,因而加快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对外交流加强,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物流企业已从传统的以存储为主逐渐向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出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商务智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已成为物流管理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德国是当今世界现代物流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物流布局也较合理,德物流企业在许多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德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经验,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莉 《商场现代化》2006,(1):102-103
现代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短缺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应通过大力培育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培养专业化的物流人才等措施,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管理趋势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跃升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未来现代物流管理将呈现物流管理网络的一体化、物流环节成员合作的一体化、物流操作装备的自动化、物流管理技术的信息化等趋势。对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优势等一系列发展策略,以应对现代物流管理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8.
林津津 《商》2013,(22):280-280
现代企业竞争不仅在技术、人才上,同时也在物流方面展开。企业采用物流外包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以及时合作方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对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和归纳,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处理。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要从整体的角度去想,分别通过企业内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物流服务商的管理制度和企业物流风险的自我防范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培  马莉 《中国商论》2022,(16):31-34
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业“4.0”的提出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智能制造,而物流业作为制造业的支撑,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智慧物流应运而生。在这一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质量。本文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后,加入了智能制造业与智慧物流两业融合的特殊背景,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等传统的物流企业有改造为现代物流的渠道和人才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体制的束缚。因此,将传统的物流企业改成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物流企业是当务之急。笔者就加快商业储运公司体制改革进程,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谈几点看法。一、商业储运公司体制改革的目的和经验商业储运公司进行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要实现利润。储运公司的资产基本都是优质资产,应该有较好的利润回报,而目前之所以盈利能力较差,是由于现有的体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所以不少企业要求在体制上进行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