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将原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改为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重大改革,给农村收益分配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双层经营体制的需要,做好农村收益分配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大包干为核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普遍推行,破除了旧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重构,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初始改革的急速性和单纯性,在扬弃旧集体经济模式的同时,新的农业经营体制并没能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改革设想建立起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从废除“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到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崭新体制,农民真正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业生产力获得了大的解放、大的发展。在较短的几年时间内,全省的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1年,全省粮豆总产首次突被150亿公斤大关,比“七五”期间年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制正在亿万农民的实践中,把握其新变化、新问题及趋势是增强我们完善农村合作制的自觉性,做好实际工作所必须的。一、农村合作制的现状及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同全国一样,把原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旧模式,“合理分解”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大大加快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沈阳市的调查,实行双层经营制以后,统分结合得好,双层经营同步发展的有239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阳农村的合作经济由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单一模式,向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原来那种单一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已不相适应。沈阳农村从实际出发,于1983年改革了人民公社体制,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的细胞,成为基础层次;另一个层次,“统分  相似文献   

6.
最近,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国庆讲话和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文件,我们对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现仅就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必须坚持农讨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打破了延续二十多年的“一大二公”模式,奠定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新经济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长期停滞不前的农业生产一变而为生机勃勃,农村其他方面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检验十年来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虽然有许多的经验值得发扬,但也有不少的教训应该吸取。特别是在打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创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新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多年来经济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过去适应“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计划管理、劳动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等。现在,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冲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模式。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新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是我国当前和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农业合作经济的基层单位。怎样适应这一变化了的情  相似文献   

8.
柴毅 《中国农村经济》1990,(5):35-38,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新经济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打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创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新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多年来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和作风上“一阵风”的影响,加之后来又在思想和工作上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使得我国亿万农民创造的、既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现实水平,又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新型合作经济体制,即双层经营体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许多地方,没有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该统的没有统起来,不该分散的分散了,相当多的地方,集体经济非常薄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葛先秋·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阶段,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以下简称农经)工作的任务是“四大管理加分配”,即财务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计划管理和收益分配。在农村实行双层经营体制后,明确了农经部门行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逐步落实,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封闭型的农业经济的旧模式,冲出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管理的老框框。农业经济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封闭型生产向开放型生产转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农业经济责任制在农村各地普遍实行,新的农业经济形式——合作经济(各种经济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社会化服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各级领导面前,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在农村进入第二步改革的今关,我们之所以提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社会化服务的问题,其理由在于: 一、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社会化服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历时八年的农村改革,使我市农村发生了巨变。农村第一步改革,把原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旧模式,“合理分解”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在生产经营上给广大农民以充分的自主权,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使之具有按照商品生产的需要独立进行生产的条件,推动了农村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可以说,家庭经营这个层次有了很大的发展,充满着活力。但是,作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上一个层次村合作组织,却很不完善。目前,全市建立的1,984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上半年,我们对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274个固定观察村点双层经营体制进行了专题调查。这些村点大都是1984年按照类型抽样方法确定的,已进行了多年的连续观察。 改革初期双层经营新体制的构架即已显现 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改变了原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形成了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新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时间跨度,85%的调查村集中于1981—1983年间。至1990年底,97.8%的调查村耕地承包给农户家庭经营,承包面积亦占总耕地面积的97.8%。这种经营形式,实质是将耕地的集体所有权与每一个集体成员(农户)对耕地的使用权分离开来,以促进劳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很可能造成土地公有制的虚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 ,并不是对农村所有经济活动及其从业人员 ,而是主要针对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从业人员 (集体成员 )的税费征收制度进行改革。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拟着眼于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趋势 ,就农村税费改革谈点看法。一、从总体上看 ,农村税费改革适应了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土地“两权进一步分离”的发展要求  迄今为止的农业集体经济改革 ,其主要内容就是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 ,将家庭经营引入农业集体经济 ,形成了农业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体制。在这一体制下 ,集体成员持有土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比较成功的一个重大成果是:改变“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逐级过渡”的人民公社制度和高度统一集中的经营体制,建立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社区合作经济制度。与此同时,农村单一的集体经济结构和集体经济单一实现形式,也改变为集体经...  相似文献   

15.
金州区是大连市北部的一个郊区,东临黄海,西濒勃海,陆域面积1,349平方公里,海岸线208公里。1989年总人口57万,其中农业人口约40万。改革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引人注目。一、十年改革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金州区十年来农村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984年前主要是在农村基层进行了把“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统一经营,集体劳动,统一分配”的旧体制,改变为分户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制。1984年以后主要是进行了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这两步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成效,使农村经济在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壮大集体经济。笔者认为,实行股份合作制,是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下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一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主要是找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取代“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克服了原来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带来的各种弊端,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随着以建立农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等弊病。为了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转化,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认识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第一步改革,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根据当时农民群众的普遍要求,绝大多数都是“均田”承包的。这种承包方式,在当时由于满足了农民的要求,克服了过去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大呼隆”、“大锅饭”等弊端,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新增集体积累再分配问题。一、问题的形成及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业经营体制的逐步解体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广大农民有的继续在集体统一经营的企业里从事集体劳动,有的则进入家庭经营从事个体劳动。因而由此形成的集体积累(即集体财产),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公共积累。就其所有制性质来讲,已包含着多种成份。一部分是联产承包以前保留下来的集体财产和以后用全体村民共有资金…  相似文献   

20.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现状及其改造原则分析吁国华在农村变革中得以保存并继续发展的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源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是新中国建立后30多年农业合作运动的重要历史遗产。但这种组织形态,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或所属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