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揭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转化过程模式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拉动式”过程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京津冀地区无论是横向经济联合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阻力。有理论认识上的问题,更有体制管理上的因素。但总的看来,“争夺地方经济利益”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矛盾和核心问题。而这一焦点问题的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制度因素是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区域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变迁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民族地区内按照地缘关系(如地域、流域等)、经济依存度、商品及要素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经济组合体.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超常战略的实施,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产业分工与要素流动,民族区域经济文化战略,推动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亦具备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选择适宜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是有目共睹的,东部发达、西部落后,沿海发达、内陆落后,下游发达、上游落后,城市发达、农村落后,非民族地区发达、民族地区落后,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民族地区必须重视与  相似文献   

6.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经济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要求各省区联合起来。构建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地缘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等是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前提保障。要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要实现组织制度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模式创新;四是驱动模式转换:由政府推动型为主转向经济促动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宇文  蔡建河 《经济地理》2002,22(4):474-477
本文分析了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及制约因素,探讨了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模式及重点,提出了加快产业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欧盟一体化对珠三角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以谋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为宗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各地区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普遍认为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卢现祥,1997)。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3)
通过对泰安市旅游业进行的实地调研与深入研究,发现泰安市旅游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还存在三方面问题,即:泰安市旅游业地域发展差异很大;泰安市各地旅游业呈现雷同特征;泰安市各地旅游业一体化宣传未能形成合力。针对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五方面原因,即: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旅游市场容纳能力存在差距;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存在差距;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交通状况存在差距;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社会消费水平存在差距;泰安市旅游业缺乏区域一体化的规划。经过进一步地深入分析,借鉴有关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解决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的模式,即:拟在目前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初级阶段采用"点—轴"发展模式;在未来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成熟阶段采用网络结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位于东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已经展开了区域经济合作,但是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既有有利的现实基础,同时也受到不利的抑制因素冲击。中日韩三国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适合本地区经济合作的路径模式,才能够使区域经济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地区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展地区合作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意义1.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2.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3.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4.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客观上会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开展地区合作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1.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2.优势互补、合理交换的原则3.企业为主,市场推进的原则4.分ie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三、推进地区合作和区域…  相似文献   

12.
王周博 《时代经贸》2008,6(7):94-95
长期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东亚是世界上差异最大的一个地区,主导权、经济、主权、历史和宗教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本文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长期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缓慢,成为了京津冀地区的短板,使得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成为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重要的一环.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让人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河北省落后的经济本身已经成为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陷入贫困恶性循环的河北省,想要跳出这种难以依靠自身走出的困境,就需要依托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用外部资源来打破这种循环.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玲 《经济问题》2005,(11):31-32
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有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加强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简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探讨性地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20多个大中城市、数千家大型企业、60多个大小港口,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工业、港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同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滞后,还没有形成适合于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如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区域一体化的趋势,进入新世纪之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区域一体化使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微妙,区域经济加快了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在局限于政治,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区域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的变革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开辟了一条使民族和国家逐渐削弱直至消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本一体化的机制研究,首先分析人力资本一体化的形成原因,然后通过分析人力资本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构造人力资本一体化的理论模型,再通过分析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本合作现状,根据人力资本一体化的理论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间的人力资本一体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不仅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力量之一。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交通运输、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性,导致了各个地区在文化上形成共通性,不仅孕育了区域文化的产生,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必须着力的重点任务 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有三个作用,一是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二是区域一体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结构,二三是区域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一体化对于广东来讲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也是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途径,即通过这个路径来提升珠三角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