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由产出缺口、货币信贷量过快增长、经济结构因素变动、汇率的变化以及通胀预期造成的,而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胀的一个基本力量,在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中,短期内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结合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对中国治理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提出几点建议,主要是完善CPI体系、央行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压低房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受到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影响,国内资产市场泡沫化严重,使得国内通货膨胀状况日益严重。因此,应该深入研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握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切实按照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实现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中国以食品为代表的各种物品价格全面大幅上涨,消费价格指教(CPI)也持续走高,经济出现了通胀.而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遭受了很大的冲击,为了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时至今日,该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但同时经济又出现了通胀的苗头.因此对2007年通货膨胀原因及治理的分析对于防范经济再次出现通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将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来探究中国该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为当前经济提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4.
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以来,中国的CPI屡创新高,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社会普遍认为,此次通胀的形成归结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故而为控制通胀需紧缩流动性的呼声很高。本文基于1998年1月到2011年4月的月度同比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过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冲击非常小,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胀增长有更大、更持续的正向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胀增长率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剩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和扩散,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已远低于潜在增长率;而由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显现。在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滞胀的风险在逐步加大。VEC模型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共同决定我国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现阶段应在有效监控经济景气程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以便提高政策搭配效果,有效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取舍关系的曲线。一国为降低失业率,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主要经济体纷纷进行货币干预,我国的通胀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国家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使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完善,以适应我国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权衡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进入后期,我国的4万亿投资已基本落实到位。持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很多种类的商品价格在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正逐渐显现。加之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使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总的来看,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是增长速度活跃、结构转变迅速、矛盾尖锐、困难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客观审视已有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对未来政策的走向进行调整,这些政策包括总量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8.
造成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流动性过剩的简单分析。现有治理通胀的思路和手段可能会取得一时之效,但不可能获得长期之效。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特点,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出发,深刻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内在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定位和目标取向,大力转变经济发展路径,走一条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发展道路,从体制机制上形成遏制通货膨胀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政策操作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得出了中国经济在起飞阶段保持国民经济以(9±09)%~(9±19)%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容忍3%、最多不超过6%的通货膨胀,既是前一个时期经济实践和政策操作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今后政策操作的一个首要目标与归宿,为实现低通货膨胀而牺牲国民经济的适度高增长,实际上并不经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与政策主张,进而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得出了继续深层推进制度创新和积极倡导技术创新是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目标的长期的和根本的政策选择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伴随的通货膨胀的基本体制因素仍未根本改变,市场容量的扩大化只不过使通胀更显性化了。而政府目前治理通胀的措施还只停留在信贷紧缩和投资压缩的老办法上。本文试图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老问题和新现象作一剖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胀的内部主要传导路径是流动性过剩导致资本价格上涨,推动劳动力工资、原料、服务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了成本推动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外部传导路径则是美元贬值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贸易进口以及比价效应传导至我国。现阶段,政策应该着眼于对整个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调控和管理,从而合理的引导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运行特征、态势及有效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是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基本特征。近期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强化通胀预期的因素不断涌现。为了防止严重通货膨胀局面的出现,短期内应坚决运用包含加息手段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缩流动性,长期内则必须摆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民银行近期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现实意义出发,回顾了理论界有关通货膨胀主要成因的观点,并指出输入型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是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成因。根据经典理论分析,我国当下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被动增发以及扩张性货币政策指导下超量货币供给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扩大内需时要重视对"文化内需"的拉动。拉动"文化内需"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和促进作用。福建要从经济发展层面上和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大趋势出发,把拉动"文化内需"做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福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做为福建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内容,制定出有关短中长期拉动"文化内需"的政策,并采取更多、更好且有力、有效的措施来拉动"文化内需"。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是通货膨胀不可预测部分的方差。通胀不确定性的大小取决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政府威信。通货膨胀对通胀不确定性有正向影响.通胀不确定性通过影响通胀预期而间接影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可分为事前影响和事后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通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之间有很强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如果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通胀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干扰会不断加大,控制通胀不确定性的意义也就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含消费惯性和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定量解析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通胀预期偏差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结果发现,价格型工具调控下,通胀预期偏差对经济有正面影响,而数量型工具调控时有负面影响;短期内,数量型工具能更有效遏制通胀,长期看,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应更显著.研究表明,央行应有针对性的搭配不同政策工具,构建基于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标和通货膨胀预期测度,提高政策的可信性和可测性,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引导与调控.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否实现高增长低通胀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难题。从世界范围看,有经历高增长高通胀的国家,也有经历低增长高通胀的国家,还有经历低增长、低通胀的国家,但真正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国家却不多。由于需求约束,实现"无通货膨胀的持续高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处于起飞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而又干系重大的挑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意见。一、高增长低通胀是我国今后经济运行的长期趋势(一)判断我国经济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透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债务风险”的三维框架下,系统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五年美国的宏观经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老龄化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尚未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将处于低迷增长的态势。二是美国的总需求并不强劲、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再加上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框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动,因而美国不会出现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将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三是美国家庭部门债务风险明显缓解,不过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债务仍在攀升,从而使得美国的整体债务率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不会陷入鲁比尼所说的“滞胀性债务危机”,而是处于“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货膨胀+债务缓升”的亚健康格局。在此局面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美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短期经济波动,还包括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稳定政策只能对经济进行短期逆周期调节,对于长期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则难以奏效。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三策合一”的宏观调控新思路有助于更好地帮助美国摆脱“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货膨胀+债务缓升”的不利格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市场化进程,以及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战略是催生当前通胀发生的体制背景.此次通胀的发生有着"混合型通货膨胀"的特征,体现为货币过剩和结构性的非典型通胀.要理解这种特征事实,需要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体制背景,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互动机制.此类通胀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政策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