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胜会  冯邦彦 《经济问题》2008,342(2):13-19
从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轨迹看,对集聚经济的研究始终是它的一个重要环节.集聚经济理论的发展进程,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DCI分析框架;二是OTT分析框架.在其中的每个发展阶段,经济学家在许多方面都对其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拓展与完善,这些拓展一方面更加丰富了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另一方面也使它增强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力,与此同时,集聚经济理论与城市经济理论呈现融合趋势.空间经济学家在考察城市集聚不经济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寻求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对带动长三角的发展是有一定必要的。从长三角区域来看,宁镇扬一体化,不仅可以更高水平参与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而融入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宁镇扬经济板块得到迅速壮大以后,将与苏锡常、杭甬绍相媲美。其战略意义不仅在长三角区域内,还可以成为国家推进长三角经济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增长极。“宁镇扬一体化”要在推进交通、市民待遇一体化的同时,逐步推进发展规划、制度设计、产业发展、物资流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信息通讯等方面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灵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2,32(11):76-80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空间集聚优越区位的选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企业空间集聚优越区位的选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钱伯增,陈晓平,程进(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310028)1993年浙江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了全省工业产值的60%,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发展和前进中,却存在一些弊病,如:布局过于分散,...  相似文献   

5.
6.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包括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或组织会集聚在城市,而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以湖南省为例,利用产业集聚测算方法对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与行业内企业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2004年湖南省区域集聚度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省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与制造业集聚地有较强的相关性;横向对比发现,湖南省14个服务行业的集聚度大都处于中等水平,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分别基于创新效率、知识溢出、就业匹配3种机制,解析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城市蔓延普遍对城市创新空间集聚产生负向全局处理效应,但经过创新效率、就业匹配以及知识溢出机制的调节后,该负向效应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扭转。当城市蔓延导致城市就业密度、基础设施或工资水平下降时,则可能加剧这种负向效应;相对其它城市,东部地区或规模较大城市的城市蔓延会对创新空间集聚发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9.
牟丽 《经济论坛》2010,(4):27-31
在回顾单一资源开采条件下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一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空间经济学基本原理,本文认为产业集聚力弱和外部经济缺乏是传统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曲线呈S型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增加产业集聚力的来源入手提出了创新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的思路,并以大庆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延长生命周期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生产要素空间流动日趋自由,但同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也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11):165-177
中国仍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人口、工业及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不同的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进而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电力强度水平。本文选取了2003—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67个地级市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电力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电力强度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探索城市规模对电力强度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空间集聚的概念,同时构建了一个用来反映省级行政区内部空间集聚水平的重要指标——空间基尼系数。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空间基尼系数进行计算,并将其纳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空间集聚对电力强度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从优化电力强度的视角,探讨了城市电力强度最优条件下的合理城市规模,并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城市提供了实践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专业村集聚的空间表达——以河南省专业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发展实力最强的1 200个村域经济指标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487个专业村进行调研,形成487×71属性数据矩阵。通过GIS可视化分析,进行专业村集聚的空间表达。①河南省专业村集聚空间上极不均衡,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②农业主导型专业村发生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河南省有平原农区、山区、城郊三种空间集聚模式;③与农业主导型专业村集聚空间相反,工业主导型专业村主要分布于交通便利区;④服务业等其他类型专业村发展最晚,空间集聚态势目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研究区域制造业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关系,通过构建一个纳入劳动力和产业异质性的DCI空间经济学模型,结合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关系;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更依赖高水平人力资本,但其对本地人力资本发展的贡献不及制造业整体;交通运输条件具有提高人力资本吸引力的正向调节效应,同时人力资本也提升了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加快完善制造业与人力资本的空间协同机制,注重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同时,还应注意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联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剑屏 《发展研究》1996,(12):50-52
一、关于城市功能的一些理论争鸣 1.城市的生产要素问题 在经济学无所不在的时代,城市被排在次要作用的行列,其原因是:城市被看作非空间普通机制演变的产物,而不被看作生产要素。是否城市特征在健康经济中曾经扮演某种角色?城市公共管理质量与城市体制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上述问题,事实上可以从产品和劳动量、资本量、原材料量的组合以及产品同与生产要素有关的生产环境的结合来扩展传统的生产功能,从毕果以及马歇尔以来.经济学家们把这些与城市聚集有关的经济效应看作是“城市  相似文献   

15.
胡浩  齐飞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68-172
奥运会作为一种“超级事件”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从城市本身的角度,奥运会更应当在城市空间发展上作出贡献。分析了奥运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机理,包括土地市场的供需、城市空间意象的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协同作用、奥运经济的衍生与挤出效应等,并在阐释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奥运会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京津空间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北京、天津二市的空间扩展过程,指出了其扩展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京津空间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尤其是资金流动明显加速。跨越空间的投资活动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在形塑城市之间的关系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深入分析风险投资的空间行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新兴产业的运行规律,进而理解城市和区域在网络时代中的空间组织机制和特征。文章基于中国风险投资事件的数据库,探究了其城市分布特征,并用网络中心度、凝集子群等方法分析了风险投资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研究发现,中国风险投资产业的供需两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并形成了以北京和上海为核心节点的投资城市网络。其中,全球化、市场化、空间邻近效应以及政府引导是形塑这一新兴网络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蔡武 《新经济》2022,(12):101-106
通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集聚经济相关理论模型,构造城市就业密度等因素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二次项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并基于湖南省地级市数据,运用GMM方法对城市最优集聚规模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显示: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城市就业密度之间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关系,最优城市集聚规模的确存在,且内部三产相比二产的最优集聚规模要大,因为工业的集聚效率明显低于服务业;目前湖南省绝大多数城市尚未达到最优集聚规模,加快集聚将有助于经济集聚效应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西安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粉萍  程建华 《经济师》2008,(5):264-266
文章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CES生产函数对西安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西安市的产业集聚效果都比较差。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历年均小于1.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的城市集聚经济UBE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西安市产业集聚体之间存在许多诸如缺乏专业化分工合作、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用地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等矛盾日益突出起来,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何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协调,增强城市经济的发展后劲,成为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长春市为例,分析了长春市城市空间布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后,重点提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以期对如何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来促进我国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