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海西”建设中,必须充分考量生态安全问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观,并组建“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为“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关于物种关系的普遍原理,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普遍法则。本文在阐明生物物种生态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生态位理论引入“生态海南物种”的生态位理论研究中,并就海南生态经济强省战略中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位利用原则进行了例证剖析。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生态海南”这一生态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适合于海南生存、发展的位置,生态经济强省的具体生态战术则需要生态位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把“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评价目标。提出: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他们的生态观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为今天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形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组成复杂、开放的系统,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系统。但是,该系统呈现出不良的运行状态。如:空气污染、森林减少、沙漠化加剧、人口剧增、生物物种锐减、酸雨严重。这些因素已经制约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联合国两次“人类环境会议”足以说明当代环境的恶化已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性。面对这种危机,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也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并纳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为了配合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战略的实施,本文将以分…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围绕着生态危机的根源,有识之士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形成了“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深生态学”与“浅生态学”之间的争论,但不管怎样,这一系列的争论都可以归结到人的文化价值层面上来,当代的生态危机表面上是天灾,但更是人祸,现代人要想走出当代的生存困境,必须从人性自身着手,弥补人性的缺失,努力树立一种“新人”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介绍黄田生态林业村的特点入手,运用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按山、丘、平地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和社会经济条件,设计了盆中农业区生态林业建设的不同生态林业模式与技术。  相似文献   

7.
绿色生产力是经济学界人士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现实问题做出的反映 ,是以“无污染、无公害、无损于子孙后代”等克服生产过程中的负效益为生产目标的、促进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一种“高境界”的生产状态和“人性化”的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社会合力”。与“系统生产力”、“市场生产力”相比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是集经济、生态、社会、人性四大利益为一体的、全方位的“社会合力” ,它触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 ,是以人的主体性张扬为结果的。本文从绿色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出发 ,分析了人力资源对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迎接生态文明世纪2 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 ,这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生产力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地发展 ,社会文明也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的发展。以蒸汽机等技术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曾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但也日益显露出其弊端。工业文明提出对自然的“征服”和“挑战” ,大量地掠夺了自然资源 ,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得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膨胀 ,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 2 0世纪前半叶频繁的经济危机和后半叶惊人的畸形消费 ,又从另一方面大量浪费了社会财富 …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关于物种关系的普遍原理,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普遍法则.本文在阐明生物物种生态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生态位理论引入"生态海南物种"的生态位理论研究中,并就海南生态经济强省战略中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位利用原则进行了例证剖析.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生态海南"这一生态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适合于海南生存、发展的位置,生态经济强省的具体生态战术则需要生态位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生态需要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效应   “生态需要”是在一系列科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理论范畴。这里的“生态”在生态学中被解释为“是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空间的统一”(王松霈等, 1987),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协同性和无限性的概念,人类作为具有高智能的有机体必然要不断拓展其生存的空间;这里的“需要”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复合体系,它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被扩展和丰富内涵,也具有动态性、协同性和无限性的特点。因此我们曾将人类的生态需要的本质界定为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一定空间的统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生态创新产业的现状、发展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通过生态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能改善 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生态社会、经济社会、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具有较广的外延和空间,它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中都离不开林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只要踩在地球上,就不得不面对生态。要生存、要进步,就要发展经济,而经济与生态永远是相辅相承的,双方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因为要破坏生态相当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客观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给当地的环境、社会以及对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如何评价被选为的研究区域目前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方法,把吐鲁番市作为研究对象,计算2006年-2011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通过差异评价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吐鲁番市近6年的平均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0647988,平均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038951,平均存在1.03247的旅游生态盈余,目前,旅游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继人类发明语言、文字、造纸、印刷术以后,以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人类第五次信 息革命的到来,开辟了“计算机文化”和“电子文化”时代,使人类从工业文明发展到以信 息为主导的“信息文明”。所谓“电子文化”时代,是以追求人类智力解放为目的,也就是 围绕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而展开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影响到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拟 讨论计算机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若干关系问题。  一、“计算机文化”及其表现形态  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技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工具理性影响人类生存和 生活方式的问题。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因此,很多国家把生态经济建设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如瑞典是开展生态经济建设最早的国家,瑞典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是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近来又进一步提出并基本实现了“生态循环城”的设想。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经济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因此,按区域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建设生态经济,协调好行业之间、部门之间…  相似文献   

16.
论宁夏的“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宁夏“吊庄移民”即生存移民的弊端分析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移民的内涵及其目标,提出了宁夏实行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探索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8,(4):F0003-F0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地、“两山思想”的发源地、美丽乡村建设的诞生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思想”,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与《生态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湖州论坛”,将于2018年5月12—13日在浙江湖州举行。  相似文献   

19.
实施全面整治确保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以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的组成部分。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严惩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土整治,解决了许多历史上遗留下的生态问题,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从总体上看,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安全危机四伏。突出表现为:水土流失加剧,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荒漠经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闰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年吞没一个中等县,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闰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塔里木河、黑河、黄河断流形势严峻,而且潜伏着由于断流引起的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淤积严重,二级“悬河”加剧所造成的重大洪患;湖泊干涸比较普遍,1977年至1985年,我国自然湖泊 总数减少了19%,总面积缩小了11%地下水位下降,出现了总面积达40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加剧,海域渔业资源衰退,近海赤潮频繁发生,2000年我国近海共发生28次,爱灾面积累计超过1万平方公里;数量有限的天然林遭砍伐,草地退化,森林、草地的生态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在减少,珍稀濒危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目前我国有10%左右的高等植物下于濒危状态,约20%的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令人堪忧;沙尘暴多次广泛地影响到中国内地、以及东亚、北太平洋地区,甚至于发生了车辆被刮翻,道路被堵塞,火车车厢被大风吹出轨道,铁路被近中断的恶性事件。以上种种警示资料表明,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进行全面整治。  相似文献   

20.
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思想的必然觉醒生态道德的产生并不是一些哲学家或生态学家的凭空臆想 ,生态道德的产生是基于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切关注 ,是基于事实和科学。既然人类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 ,那么人类也有必要为此而承担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基于此 ,生态道德是一种“危机道德” ,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的完整性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所应履行的义务的必要强化。同时 ,在基于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 ,生态道德承认自然物有其自身固有的权利和价值 ,这些权利和价值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这些规律对人类来说是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