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利川市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恩施州利川市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该区域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利川市农村旅游资源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其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提出了一些方案,同时也对三峡类似地区农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合理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与乡风文明,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并且农村旅游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意义 (一)农村旅游的内涵 农村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依托,由农民参与经营和服务的旅游业态.农村旅游其实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为对象,由农民参与接待的旅游活动;二是指农民的出游活动.本文讨论的是第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 《黑河学刊》2009,(6):21-23
农民参与旅游开发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但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如农民素质、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农民竞争力等方面,需提高民族村落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创立完善民族地区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支撑平台,培育民族地区适应参与旅游开发的新型农民,加强利益协调等以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参与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业资源丰富,田园风光秀美,江湖河网密布,沿海滩涂广阔,交通方便快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将特色农业及农村自然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创新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提高农村旅游项目及其旅游产品的文化艺术内涵,使久负盛名的江苏旅游业迈进更加兴旺发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农业旅游是建立在乡村风情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将农村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开发,实现乡村风土人情与旅游经济协调统一的旅游模式,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地区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环境保护、兼顾乡村风土人情与农业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加强政府规划管理,提高项目科技水平,保持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等,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旅游转型升级及其运行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7.
淳化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旅游业,创造特色经济发展项目。文章针对淳化县地区发展特色,提出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整合淳化县尚不成熟的旅游资源,打破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的相对独立发展的局面,开拓"一条龙"式的优质旅游资源路线,在进行地区旅游资源的内部整合的同时,也不断强调地区的外部整合,加强地区内部信息沟通与信息外部交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以及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休闲娱乐放松工作压力的需要,而近年来中国大城市外围旅游地产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社会各界应该清醒地认识并把握这个大趋势,尤其是资源禀赋较差的欠发达农村地区,依托旅游风景区的开发,积极稳步健康地推进旅游地产的发展。文章以粤北地区——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地产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入世”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非优地区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那么这些地区如何合理开发和规划旅游资源 ,如何发展旅游经济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旅游资源非优地区亟待思考并寻找出路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常州市为例 ,论述了旅游非优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对策 ,或许对我国其  相似文献   

10.
西部旅游无疆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中,《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所列的6类74种旅游资源,西部样样俱全。在已定级的旅游资源中,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占了全国“半壁江山”。长江三峡、秦始皇兵马俑、丝绸之路等世界级风景名胜全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依托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完全有条件成为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1.
“远城市圈旅游区农村经济”模式在我国农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其地理位置、生态和旅游资源保护等原因,使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文章以为应该转变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生产结构,变“改造环境式发展”为“融入环境式发展”,并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提供更加便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 唐德鹏同志撰文指出:由于我国各个地区旅游资源、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形成了旅游发达地区和旅游不发达地区。旅游不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是:旅游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利用,知名度低,吸引力差;旅游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指出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存在缺少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宣传,旅游价格偏高、降低了农民出游欲望,针对当地农村旅游市场开发的产品缺少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宣传、选择旅游目标市场,本地旅游产品价格优惠、培养农民出游习惯,开发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产品等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指出安康市城郊地区农村旅游市场存在缺少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宣传,旅游价格偏高、降低了农民出游欲望,针对当地农村旅游市场开发的产品缺少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宣传、选择旅游目标市场,本地旅游产品价格优惠、培养农民出游习惯,开发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产品等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升阳 《魅力中国》2014,(10):19-19
本文从长株潭地区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拟为“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地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及长株潭地区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参考依据,对长株潭地区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料整合及实地考察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对于长株潭地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产生的新兴休闲体育旅游行业的资源科学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旅游圈理论与共生理论,进而通过资料搜集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辽西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论述了旅游资源的特征,最后以旅游圈理论与共生理论为支撑,根据辽西地区的旅游资源特征与空间分布,构建了辽西地区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系统,此系统的构建对之后辽西地区的旅游发展研究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又称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依托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以发挥农业和农村的旅游休闲功能,并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为人们从事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场所,而且有利于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因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进一步的发展,农村资源价值得到同步提升。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促进农村资源价值提升的机制,并以南京市浦口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其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从多方位挖掘传统文化、多层次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和多角度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化三个角度提出了浦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宋红娟 《特区经济》2014,(1):165-167
粤琼港澳台地区带海岸线漫长,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旅游的资源、需求、区位和产品四大优势,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近年来,该地区的入境旅游增长幅度逐年下降,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对外经济体系和服务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也正发生着变化,旅游业面临着转型。海洋旅游资源作为该地区带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本文剖析了粤琼港澳台地区转型时期的旅游产业,分析该区域旅游产业的新形态,并提出了构建海洋特色旅游产品链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一种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的旅游活动,是连接都市与农村的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农民、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湘西地区农村全面脱贫之后,“三农”工作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旅游。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表现及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针对目前湘西地区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培养人才、完善培训制度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