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在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影响,本文选取225家中国商业银行2007—2017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信贷风险的提高,对于上市商业银行来说,信贷风险与货币政策显著相关,而非上市商业银行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一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货币政策对信贷风险影响的研究文献,为决策部门调整货币和资本监管政策,注重银行异质性和资本充足特征,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扩内需保增长背景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底国家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出要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内涵进行分析,得出要准确把握国家货币政策的这一方向性转变,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注意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和加强监管以及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声音     
如果说2008~2009年世界各国以宽松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为第一轮宽松,那么,现在欧元区、中国、巴西等国家开始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就可以看作第二轮宽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减缓的速度快于预期,2012年世界经济会继续放慢。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主要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多我过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影响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效用逐渐减弱,2010年中国经济反弹速度可能放缓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得初步效果,避免了大萧条式衰退的发生。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二季度GDP7.9%的增  相似文献   

6.
朱雪尘 《英才》2009,(10):116-117
自4万亿投资计划公布以来,人们对以投资为主要引擎拉动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复苏表示了质疑。如果货币政策从宽松变为明宽暗紧,那么中国经济还能继续复苏吗?一次货币政策的微小调整,就导演了自8月A股的重挫,似乎人们的信心很脆弱。  相似文献   

7.
在铁道部和交通部分别提出投资计划之后,国务院在未来两年投入4万亿财政支出的计划正式出台,加上此前数次调低利率和整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调整,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式定调。自1998年以来,国家再次发出刺激内需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欧洲的欧债危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了各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为了促使国家经济走出低迷阶段,各国竞相实施了"救市政策",包括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地遏制了危机的发展蔓延,却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埋下了隐患。本文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分析两国实施的"救市政策"是如何影响中介指标从而给银行体系埋下了潜在信贷风险隐患的,总结出我国对于信贷风险管理需要注意的方面,对我国信贷风险的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美国已经实行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近,美国又在酝酿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本文主要指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三方面影响,并简要说明了学者们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朱丹  高亮  张志坤 《活力》2010,(12):31-31
2008年底.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自身调整周期的双重因素叠加下,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冲击。为摆脱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防止经济衰退.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信贷风险控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课题。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经营环境恶化,特别是随着国家新一轮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出台,银行不断信贷萎缩,信贷风险急剧增加。商业银行必须树立信贷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切实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和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在今年年底相继到期,国内外关于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退出的讨论再度热络起来。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出现了放弃宽松货币政策的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态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V型变化,到下半年已经出现全面回升的趋势。按照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受次贷危机冲击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出现资产泡沫,以色列、澳大利亚开始加息,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现在关键是看受次贷危机冲击较大的美欧等发达国家何时经济好转,并退出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若美国大幅提高利率,启动强势美元政策,必将导致商品市场、黄金市场、新兴市场泡沫的破灭。  相似文献   

16.
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这一特殊事件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实施了力度很大的经济刺激政策,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令人瞩目。笔者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特殊时期确有必要,但  相似文献   

17.
以VAR模型测算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建立中国经济联立方程系统进一步分析其传导机制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长期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最后,针对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去解决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中国要实现经济复苏,但同时也必须要避免流动性过多的局面. 世界上的钱太多了,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所有国家都采取了,不能说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货币政策,至少是一个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所有的国家都在印刷更多的货币,大多数新兴经济体改变了他们的政策.因为他们的经济增长还是不错的,对于中国来说,增长也是过热的,所以我们将我们的货币政策收紧了,但是所有的发达国家,尤其是那些遭受危机的国家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他们也表示会有一个长期的较宽松的政策,不仅仅是对于现在,而是1 5年,2 0年,甚至对于日本来说,甚至加快了对于宽松货币政策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锐 《上海企业》2013,(2):34-35
全球范围内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13年得到延续甚至还会加码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从而构成了对经济增长的一重"利好"。然而,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递减程度却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由“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通过连续下调“双率”以及出台相关金融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由紧到松的转变,其目的在于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从而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是货币政策调整的重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对目前正处于调整期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的货币政策应如何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