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不但规模日益增大,而且通过利用资本市场并购活动能更顺利地进行。这种国际间资本流动需要考虑成本,跨国公司的并购成本可以从并购过程所涉及的各项进行分析,包括对目标公司的评估成本、协商确认并购活动、并购进行过程。评估目标公司成本常采用现金流折现法,也可采用基于古诺模型的公司评估方法,更多地考虑市场因素,多角度分析目标公司的可能价格。 相似文献
2.
研究探讨中国多国籍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架构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公司层面因素,以资源基础观点面来分析,检验中国多国籍企业是否因为拥有独特优势,使得他们去海外直接投资;第二个层面为国家层面因素,以制度理论面来分析,探讨母公司所在中国省份的开放程度,以及企业的公司形态是否会直接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以1991-2018年中国多国籍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中国多国籍企业拥有营运成本低的优势,会促使他们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而母公司注册于高开放程度的省份,也会使中国多国籍企业有能力去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且去海外直接投资的多数为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3.
4.
跨国公司在中国沿海开发区的嵌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嵌入性不足或嵌入失效问题,提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具有较强嵌入性的观点,并将视角聚焦于中国沿海开发区和其中的跨国公司,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揭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嵌入性及其演化过程.并从战略管理视角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嵌入的演进规律,提出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三部曲,即从战略连接、战略嵌入到战略耦合,同时指出未来中国区域外资政策取向应从单纯招商引资向本地嵌入转变.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欲进入我国市场,为我国新时期引进外资,尤其是从资本层面上,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目前,在认识、政策、体制、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等诸多方面还存在障碍,不能适应跨国公司并购进入的客观要求和需要。为此,本文在对存在的障碍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入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目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仍普遍实行传统的成本管理,制约了企业发展。文章粗略梳理了国内外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以太阳茂森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证分析,指出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既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Linghui Tang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6(3):478-491
Using data collected by th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 this study attempts to measure the intensity 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VMNEs) for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By comparing the primary industry of US parents and their foreign affiliates, it is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VMNEs exists for US FDI abroad, which range over 14 manufacturing and three non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intensity of VMNEs is found to b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host countries' labor cost. Meanwhile, a critical amount of VMNEs arise to take advantage of proximity to customers through FDI.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升值背景,从微观层面出发,以我国国际化经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的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三大日常经营业务入手,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尝试性分析,进而提出了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具体财务策略,希望能对我国企业应对外汇风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Charles K. Wilber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3,47(2):449-451
Contingent — rather than secure — provisioning is the core of the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This differential access to means of life is a method of prodding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considered “coercion” by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sts and “freedom” by neoliberal thinkers. Status differentials, which are based on pay hierarchies and branded consumer goods, help reinforce the individual competition for differential rewards. Reform would require reconstituting the labor market, as well 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estructuring the rationales for incom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对公司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模式被全球广泛应用。针对国有控股企业不同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治理特征,分析股票期权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探讨如何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为相关部门及上市公司建立、完善及推广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qualiz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lective and non-technical survey ofthe role of intergovernmental equalization transfers as a devicefor achieving efficiency in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across regionsin a decentralized nation, and for achieving fiscal equity amongresidents of various regions. We discuss some of the issuesthat arise in attempting to put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zationinto practice.(JEL H77)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八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渠道,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开始活跃,但所占比重不高。这其中主要存在观念、体制、资本市场、信息、法律、能力、动机、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八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15.
王玲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1)
跨国企业是日本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技术知识流动性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日本跨国企业瞄准市场和人才,不断扩大海外经营销售和生产基地规模,增设海外研发基地,加快了其研发组织的国际化步伐,同时致力于将其研发组织间的单向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双向扁平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其全球研发效率.通过简要介绍和分析日本跨国企业研发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我国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相关政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必要性日益显现。从跨国经营的理论来分析,日本经常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更适合我国;若依照跨国经营的模式进行取舍,应选择渐进式发展模式,但是有条件的企业有必要选择跨越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环境污染及其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细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跨国公司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世人瞩目,但与此同时也给东道国发展带来不易察觉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在我国环境违法行为频频发生,这既与母国污染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有关,也有来自东道国规制不力的原因.作为处于开放与转轨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方面应调整对跨国公司的经济性规制,将外资的正面效应最大化;但另一方面应针对其在我国污染动因,强化对跨国公司的社会性规制,将其消极影响最小化,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熊轩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12,3(3):69-72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跨国企业经历了一个在中国设立和发展的高潮,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也是跨国企业设立总部和开设分公司的必争之地。经济的全球化和成本转移,使得大部分跨国公司不断调整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在全球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中,人力资源逐渐被提到更高的层次,企业在考虑其发展战略的同时,一定会将人力资源战略作为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部分来考虑。以广东的跨国企业来讨论,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日渐成熟、来自本土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跨国企业自身员工发展的瓶颈和员工归属感需要,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跨国企业面临的情况分析,结合广东地区市场的特点,来探讨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提出解决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当前要使我国地方性企业更快更好地融入跨国公司网络,需采取以下对策: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和非制度安排,提高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能力;完善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引导和协调作用;企业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地方结合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及本地比较优势,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专业性生产网络;优化投资环境,促使本地形成与跨国公司生产相关联的产业集群;发挥本地原有产品生产的优势,争取地区性生产产品体系进入跨国公司的采购网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