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篇     
《经贸实践》2005,(7):6-7
吴敬琏剑指粗放经济七宗罪;李东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有三大好处;国土部:将适当提高城市公建密度以节约用地;中国经济专家析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之谜;  相似文献   

2.
声音     
《资本市场》2005,(4):8-9
周小川:中国利率市场化条件日趋成熟;刘福垣:不能笼统地把国企看作公有制经济;马凯: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张卓元、巴曙松、陈东琪: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国企“整合做强”中央企业最终只保留80至100家;我国确定新能源发展重点领域;OECD秘书长点评中国经济三强三弱;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今年不存在发生严重通胀可能;林毅夫:人民币未被严重低估 保持稳定应对热钱。  相似文献   

3.
国际     
《资本市场》2005,(6):10-11
巴菲特再点金手指:94亿美元鲸吞美能源巨头;周小川:加息暂无计划,要根据通胀数字来确定;里昂证券: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低迷期;美金融特使韦辛顿欲赴华对话人民币汇率改革;2004全球竞争力报告出炉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基本判断、政策目标和政策调控举措 中国目前处于高通胀、高利率、流动性紧张时期,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5.4%,高通胀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国内来看,供给端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工资和房屋租金上涨过快;  相似文献   

5.
对于2010年中国的通胀前景,通过分析了货币供应和出口等与总需求有关的因素,并重点探讨供应面(如国际商品和国内食品价格)潜在的冲击导致的通胀压力后,对于2010年中国通胀预期的观点结论为:明年国内通胀水平维持平稳状态.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汇率传递的风险溢价渠道,本文将我国利率调控通胀、外汇储备对冲干预汇率纳入新凯恩斯政策模型,构建双目标双工具政策分析框架,比较泰勒规则与双目标双工具规则下通胀目标与汇率目标共存的经济机制与效应。本文模拟显示:(1)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框架下通胀目标与汇率目标能够共存,此时通过影响汇率风险溢价来盯住汇率不影响通胀;而单工具政策下两目标无法共存,此时降低国内资产的收益率盯住汇率会刺激居民的消费行为引起通胀。(2)国际资本冲击下,双目标双工具政策在固定汇率的同时能保证经济稳定;而当贸易条件恶化时,选择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最优。央行政策损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论。(3)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深入,外汇储备稳定汇率的有效性将下降,冲销成本会大幅提升。资本账户开放下,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仍是央行抵御外部资本冲击的首选政策;但是汇率市场化后,通胀目标制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效果基本无差异。本文结论的启示是:面对国际资本,需必要的汇率管制;但是面对贸易冲击,可适度提升汇率弹性来减少冲击对产出和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注     
《经济导刊》2008,(7):6-7
中国震后重建将拉动GDP增长;招商银行巨资入主香港永隆银行;越南金融危机敲响通胀警钟;波音首次控股中国飞机维修企业;保监会联手世行建立巨灾风险数据采集标准;酒店业奥运备战进入冲刺阶段。  相似文献   

8.
夏业良: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还不算很危险。如果GDP增长达到10%,我们甚至可以承受全年8%的最高通胀水平。现在离全年8%的差距还比较大,仍是可控的适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关注     
《经济导刊》2008,(1):6-7
国家电网竞得菲律宾输电公司经营权;全球通胀考验各国央行;中投公司斥资50亿美元入股大摩;世界银行报告重估“中国价值”;《劳动合同法》纠纷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10.
周阳 《经济》2005,(1):74-75
中国政府正努力抑制国内投资热浪带来的通胀压力,而美元却进行贬值源源不断地向在中国输出剩余的货币。中国政府有两个选择:其一,摆脱美元,人民币升值,从而将这些货币关在国门之外;其二,将这些货币引向政府部门希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是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文章从通胀成因研究史的角度比较中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成因的主要类型,指出中国通货膨胀成因构成与西方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在转轨时期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指出期间通胀成因共存五种解释的必要性以及体制性成因是根本原因之所在,认为产权关系模糊和预算软约束是促成中国通胀的长期性非货币因素,资金供给制下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银行倒逼机制的存在是通胀实现的货币因素。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预期未来中国通胀成因理论会与西方理论日趋接近,并有统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预见     
《新经济》2009,(7):8-8
林毅夫:中国9%~10%的增长速度将维持10到20年;张维迎:30年后中国有望超过美国;奥尼尔:人民币十年内必定国际化;摩根士丹利:中国未来12个月无通胀风险;曼索尔·戴拉米:中国将率先走出经济低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预测未来三年我国GDP仍将保持9%左右的较高增速,CPI将在今年三季度达到本轮通胀的峰值,四季度将开始回落。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出现‘滞胀”现象,一是我国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有经济潜力可挖;二是我国经济对外依赖度不高;三是政府财税收入增长较快,负债率在可控范围;四是中国政府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可抵御外来风险。但是,要挚埸我国潜在经济‘滞胀”的风险,一是较高的通胀压力;二是逐步提高的劳动力成本;三是失衡的供需结构;四是动荡的国际形势。最后,本文提出防范和化解潜在‘滞胀”风险的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制定一个适宜的长期通胀目标对于提高社会经济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代表性的DSGE模型,用贝叶斯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估算了在各种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所应选择的最优通胀目标。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看3%左右的通胀目标是最优的,而从中长期看低通胀目标(0.5%—1%)是最优的。本文的政策建议是盯住低通胀目标有利于长期社会经济福利,管住货币,看紧通胀仍应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首要考量。  相似文献   

15.
数据     
《经济》2005,(6):19-19
近三年北京春季房展会成交额走势;房产低迷的信号;近几年农业税收入情况;免征农业税背后的最终目标;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通胀可能被掩盖;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已投产或正在立项的部分纸浆项目;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2011,(9):21-21
中国向美国输出通胀的能力有多强?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以“‘中国制造’中的美国成分”为题,发布了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纠结于危机与通胀之间,似乎短时间难见分晓,还有个不断四处滋扰生事的流动性过剩围绕在新兴市场国家上空,政策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需要重新审视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外汇管理等相关制度,关注世界货币体系尤其是美国央行新推出的QE2政策及其可能对中国通胀形成的外部冲击。本文按时间维度结合三种成因对通胀进行两维剖析。结论是:中国的通胀已经进入长期上行通道,成因主要包括:通胀预期、人口红利的消失、生产成本的提高。未来通胀治理将是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滞涨"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实行通胀目标制的现实条件和面临的障碍,认为中国虽然不具备实行全面的通胀目标制,但是已经具备实施初始型通胀目标制的条件,并对中国实施初始型通胀目标制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年初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指出,中国当前遇到的通胀问题是成本推进型通胀。他说,中国遇到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醒来吧!股市     
吴佳 《商周刊》2012,(5):53-53
是什么让中国股市沉睡不醒?制度和监管的欠缺让投机者有机可乘,中国证券市场长期被几股合力联合做空:圈钱者、投机者、害怕通胀者,与试图维持资产价格平稳使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