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于2009年12月7-19日在哥本哈根召开,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回顾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背景,指出了谈判中的各种利益集团及其争夺的焦点,阐述了哥本哈根峰会的最终结果,分析了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主要进展,并就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近几年研究社区森林经营(CFM)的文献,介绍了西非、中非、南亚、中美洲国家的社区森林经营的经历和特点,总结了促进CFM成功的因素,探讨了在REDD+政策下CFM可能产生的惠宜和遇到的问题。其结论:CFM是森林加富的有效手段;森林土地权属明晰、社区参与森林规则制定、社区成员同质性、稳定的环境条件是促进CFM成功的因素;REDD+报偿有可能给可持续经营森林和有限使用森林的森林社区提供数量可观的惠宜。 相似文献
4.
5.
6.
7.
2008年11月26日英国《气候变化法》最终经女王批准形成法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家。论述了该法出台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出台的背后原因,并分析出英国未来减排的路线图。这些结论对我国未来对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候变化的概念界定、成因、影响以及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占据的重要地位入手,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机理,指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林业活动存在着耦合与协同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复合系统,该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存在着熵增的自发趋势。选择合理的系统结构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对系统进行内外部关系协调管理,增强负熵持续流入,抵消系统正熵产生,可使系统始终处于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不断进化。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林业碳增加、碳贮存和碳替代是主要的运行机制,这三种运行机制共同耦合成一个复合系统。准确把握三种运行机制的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不断对三种运行机制构成的复合系统输入负熵流,可以促使其走向耦合、协同共生,表现出协同进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9年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旨在指导中国林业为减缓世界气候变化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作用重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梗概中指出,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所致。然而全球气候变暖,远不仅仅体现在气温升高上,如果任其发展,人类将遭遇洪涝、干旱、疾病、饥荒、缺水、冰川消融、海浪侵吞、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12.
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影响北京市的沙尘源、沙化土地历史分布和现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北京市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趋势和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的成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市防沙治沙新战略:指导思想是依托生态,聚集资源,打造产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是建立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高效益的产业开发体系、高水平的监测评价体系和高效率的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探索厄尔尼诺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19(6):63-68
来自热带太平洋赤道附近水域大面积升温或降温,引起气候变暖与变冷异常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产生各种暴风雨、风暴潮、洪水泛滥和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近20年来世界范围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它的形成机理、物理过程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一些主要国家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监测和预防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