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发展丝绸生产的优势及其现状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地区不仅是我国的“鱼米之乡”,而且也是著名的“丝绸之府”。这里栽桑养蚕的技术经验,缫丝织绸的质量和能力在全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83年,这三个市生产的丝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生产的丝织品占全国的17.73%。可见,发展养蚕业对苏锡常三市来说,在资源、技术和产品方面都具有优势。按理说,本地区的蚕桑、丝绸生产越来越发达兴旺。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蚕桑发源地,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桑为立国之本"。历史上,中国的丝绸产品和蚕桑生产技术一直是中国与西域以及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的蚕桑生产技术由东向西先后传至新疆、西亚,经欧洲至美洲,所到之地都曾兴起了由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蚕桑生产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植桑热"即是典型一例。中国蚕桑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传播是世界农业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促进了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了各国人民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也传播弘扬了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建设与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民国前期,中国传统的蚕桑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民国前期蚕桑事业发展进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一,民国前期蚕桑业的改良,与中国蚕桑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倡导与推进是分不开的,许多蚕桑科教工作者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献身于振兴祖国的蚕桑事业,“其有助于我国蚕丝业之改进甚巨”。第二,蚕桑改良工作的实效为广大蚕农所耳闻目睹,从而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欢迎与密切配合。第三,文章论述了民国年间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有助于中国蚕桑业改良和发展的措施,并且具体分析了国民政府所实行的蚕丝统制政策,指出其在加重了对蚕农的控制和对中小民族资本企业的压力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蚕桑管理体制逐步集中化和专门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蚕桑改良的推广和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目前,在产茧量、产丝量方面,我国遥居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丝绸出口所换取的外汇额,仅次于石油,居全国第二位。 一、我国蚕桑发展与生产现状 抗战时期,我国主要蚕区大部分沦陷,蚕丝业一蹶不振。直到解放前夕,产茧量仅有61万担。解放后,蚕桑生产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悠久的蚕桑生产技术,上下贯穿七千年,蚕事自古以来便有农桑并称之美誉,田、蚕、耕、织已成为华夏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古书赞誉为农桑为立国之本。考古发现与史料记载,留下了远古蚕事的宝贵史迹,为后世蚕桑生产的走向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特殊产业,也是蚕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的茧丝绸产量占世界八成,外贸量占七成,2008年江苏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居全国第4、2位。江苏虽是我国蚕桑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本文中,对湖丝名称的产生以及湖丝之优质特性形成的原因做一些探讨。从明中叶到清前期,我国的蚕桑生产的区域已相对缩小,集中于杭嘉湖地区,尤其是以湖州为中心的一带地方蚕桑生产最为发达,是国内外丝织原料的主要供应地,并且以优质闻名。蚕丝贩卖商称这一带生产的蚕丝为湖丝。杭嘉湖地区所生产的蚕丝之所以能达到品质优良,除了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宜于桑树生长外,明清时这一带地方桑树栽培技术水平较高,桑叶叶质好,是湖丝优质的基础。养蚕技术精细,保证蚕的健康发育生长,也是湖丝品质优良的一个重要原因。缫丝水平的提高又是湖丝品质优良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农桑并重,农民栽培作物,通常也兼营蚕业。作物栽培是我国古代农民的主业,栽桑养蚕则是我国古代农村中的重要副业,所以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作物栽培的记载,也有很多蚕桑方面的记载,我们要研究古代的蚕桑生产,就必须阅读这些文献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探讨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蚕桑产业在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发展历程,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尽管我国的蚕桑产业在全球所有国家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可是在经济大发展潮流之中,不进则退,曾经经济实力雄厚的印度和日本就曾经联手抵制过中国在全球的丝业的支配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今的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中国的蚕桑产业已经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而蚕桑技术的推广和不断创新在如今中国蚕桑产业的发展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主要探析了我国蚕桑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制定和实行相关的对策。用以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蚕桑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蚕桑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91-2006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的变动以及肥料和用工量两大投入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蚕桑优良品种、先进种养技术、区域结构调整以及体制改革等因素对蚕桑产业生产率变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蚕桑生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在播种技术方面有很多成就和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时重要性的认识和播种期的确定方法正确地掌握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对播种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吕氏春秋》的《审时》等篇中,就专门总结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不时而种,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並并认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陈旉农书》也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知本提纲》也说“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並说明“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士,因日道之进  相似文献   

12.
蚕业生产与蚕桑学科现状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丝绸生产国,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75% 和 65% ,生丝和丝绸出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 70% 左右,是我国唯一能垄断国际市场的并具有庞大的数量优势的国际型商品。我国现有 28 个省(市)自治区有蚕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广西、重庆、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市,目前全国约有桑园面积 900万亩,发放蚕种 1500 万张,生产鲜茧40 万多吨,产值约为 700 亿人民币,茧丝绸出口创汇 30 多亿美元。 我省位于长江中游,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是我国蚕业区划中最适宜发展蚕桑生产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世界蚕桑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蚕业经济在中国传统社会曾长期居于重要地位。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蚕业生产和蚕丝贸易最大的国家。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积攒了详实丰富的蚕桑史料,也沉淀了底蕴丰厚的蚕桑文化。虽然现存对中国蚕业的记录、论述和专著颇多,但大多零散隐匿于史书、传记、诗歌、文集和杂记之中,甚至是竹简和古陶器上,内容庞杂且难于分辨整理。如何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有效甄别出有用的蚕桑资料并合理利用,为蚕业科研服务,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蚕桑生产是由培植桑园和养蚕两项生产过程组成,合作社既培植桑园又养蚕,投入的物资费用和人工费用形成了桑园成本和蚕茧成本,蚕桑生产的最终产品是蚕茧,是成本核算的对象,只有充分认识桑园成本和蚕茧成本的关系,准确进行蚕茧成本核算,才能发现蚕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栽桑和养蚕的技术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益,最大限度的保障合作社成员的收益。本文主要对蚕茧产品成本的核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阳春蚕桑     
阳春市于1974年开始种桑养蚕,1984年生产蚕茧已达500吨以上,成为广东省蚕桑生产基地。近20年来,蚕桑种植面积和蚕茧产量连年增加,从1998年起蚕茧生产量连续5年位居广东省之冠,是广东省蚕桑生产大县(市)。目前,阳春市正着力打造“中国蚕桑之乡”。  相似文献   

16.
正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蚕桑历来是嘉兴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生产比较效益的逐年下降,蚕桑养殖规模连年缩小。为稳定这一传统农业产业,全市加快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全市拥有桑园面积18.76万亩,蚕种饲养量19.62万张,蚕茧平均单产54.78公斤/张,同比增加2.75%;平均张产值2074.4元,同比增加2.80%。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大市场与农户小生产的矛盾;二是市场竞争与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低的矛盾;三是品牌、物流业的日益重要与农户经营被限制在生产领域中的矛盾,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革这种状态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南蚕桑区普遍存在着清明占卜叶事的习俗,蚕桑户通过各种方式占卜当年桑叶丰歉、叶价高低。这一习俗的形成与传播是当地蚕桑生产兴盛的折射。随着蚕桑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进程,江南桑叶市场不断发展,并涌现出一批专门交易桑叶的特色市镇。叶市价格剧烈波动的特性,让种桑、养蚕的农户以及专事桑叶贸易的经营者都承担着很大的经济风险。作为蚕桑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女性成为经济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卜叶正是为了缓释这种风险和压力而产生的民俗事象。这类习俗既反映了农户希望借助超自然力量消灾祈福的心理,也指导着农户调整蚕桑生产规模,推进了江南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村,有一些规模比较小,土地也比较少的农作物良种繁殖场、种禽种畜场,以及水产、果树、蚕桑、蔬菜等特产场称为“农业三场”,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种子、种畜禽、种苗的生产基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三场大多是地方国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农业三场在...  相似文献   

20.
赵丰 《中国农史》1991,(4):49-56
唐代蚕桑技术史向来鲜为学者重视,原因是史料太少,本文通过对唐诗的索查、钧沉,辑录了大量唐代蚕桑技术史料,勾画了唐代蚕桑生产技术的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