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力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对于优化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湖南县域城镇化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经济辐射能力弱、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应通过多元化投融资、中心城镇辐射、相关产业带动、管理制度优化、循序梯级推进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县域经济与科技进步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对于科学制定县域发展战略和政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甘肃省 40个县 (市) 为研究对象, 分别进行科技进步态势分析、科技进步态势的比较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认为县域经济与科技进步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在作用机制方面,以县域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多渠道增加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城乡产业结构,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改善居民消费心理等。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城镇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和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让县域城乡居民有消费能力的同时敢于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进步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在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选择中应注意八个方面,即通过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制定以科技进步促经济发展的战略与相应的科技政策;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含量;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通过产学研合作走借力发展之路;努力营造有利...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县城和集镇将接纳大批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这就使县域房地产凸现出了商机。目前县域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水平上升,市场购买力较强。为保持县域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要把重点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内在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持续稳定增长,但绝大部分县域的城镇化水平依旧低下,城乡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县域城镇化质量问题亟待研究。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宗旨,构建县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各抽样县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分析各县域之间以及各县域与其所属市域之间存在的差异,再用聚类分析法将抽样县域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县域特点分别提出相关意见,结合河北省。  相似文献   

7.
运用OLS法确定了城镇化率与县域商贸物流业的正相关性和程度,新型城镇化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要求,商贸物流业加快了新型城镇化步伐,提升了城镇化内涵,有效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安徽为例,通过分析县域商贸物流业的现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促进县域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沿海山区县,德化县是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其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作了积极探索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因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合理城镇体系、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吉林省县域经济在城镇化发展问题上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关键。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上需要有新的思路:将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作为方向,以“亚核心”视角来推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平  陈露 《地方财政研究》2017,(12):51-56,63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在部分省份实行省直管县改革,意在缩减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部分学者在研究这几年的改革效果后,得出了"省直管县"改革起到了促进县域经济增长,释放财政压力的作用,却极少有学者研究"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本文利用部分省份2002年到2012年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比较改革组与对照组之间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进程的差异,从而得出改革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也得出"省直管县"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县域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率进行分解,可发现资本深化一方面通过提高劳动边际产出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另一方面又通过资本收入份额和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压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利用剩余法对江苏省1994-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除1908年外,其余年份均出现了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多数年份江苏省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而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未来江苏省应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延长人口红利期限。  相似文献   

12.
国内历史城镇保护和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历史城镇旅游开发日渐升温,全国历史城镇旅游开发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如何开发历史城镇,保护历史城镇,使两者达到协调发展,这一论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对国内近年来关于历史城镇保护和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个含有资本结构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资本结构对我国“增长悖论”的影响,探讨资本结构影响我国“增长悖论”的深层次原因。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增长悖论”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结构没有朝着有利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方向变动,设备资本占总资本比重的下降抑制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破解我国“增长悖论”的政策建议,即除了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外,应该调整投资方向,引导资金避免过度投向建筑投资品,而是更多地投向设备投资品,以提高设备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测算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发现垄断行业比非垄断行业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改进。采用203-2012年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和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行政垄断仍然是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但影响作用较小;技术改进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利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缩小。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可以从技术进步和行政垄断两方面入手,引入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垄断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科技进步范畴认识的含混不清,致使很多关于科技进步贡献测算的结果差异较大以及基于此测算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没有太大价值。有鉴于此,文章就有关科技进步范畴认识上几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新见解,以求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技术进步、资本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 2 0年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状况和资本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发现中国经济的累积技术水平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资本边际生产率虽然出现递减的趋势 ,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因此 ,中国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不可持续的特征 ,仍存在动态改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工食品对外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加工食品对外贸易的特征,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OLS得到同期中国食品加工业C-D生产函数的估计式,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加工食品对外贸易对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加工食品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对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均具有正面效应,加工食品出口贸易对食品加工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本文从动态的产出弹性角度出发,估算了江苏省工业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主要的技术进步指标值,并将其与不断加深的资本深化现象进行联系,从行业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角度研究了两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出现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制造业资本深化进程中,技术进步能力得到提升。但资本深化加深的速度明显快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水平跟不上资本深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新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的R&D,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模仿也是一个重要渠道。随着各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直接作用于本国GDP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有利于本国技术进步,最终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对贸易、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出发,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江西80个县(市)为例,通过运用县域经济和新型城市化的典型相关模型,探寻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发展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更多的应是鼓励县域农民向县域外转移,向大中城市转移;应以工业化为主动力,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县域新型城市化的作用;应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副产品的极大丰富,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的生活需要为前提;应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促进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