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幸运的人     
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儿子很懂事,从不向父母提要求.有天,儿子眉头紧锁.细心的父亲关切地问儿子,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难爬的坡夫妻二人骑双人自行车外出郊游,骑上一个大坡,丈夫一边喘气一边说“:这个坡真难爬,累死我了。”妻子擦了把汗说“:坡太陡了,要不是我一直捏着车闸,恐怕早就滑下去了。”什么动物电视上《人与自然》开始了,父亲看着看着,突然来了灵感,就问儿子:“我来考考你,世界上有许多动物,什么动物既能给你肉吃,又能给你皮鞋穿?”儿子想了一会儿,肯定地回答:“是爸爸!”得不偿失丈夫回家后很不高兴,妻子问:“遇到不顺心的事了吗?”丈夫“:今天,我在公共汽车上拾到200元钱。”妻子“:那你应该高兴啊!”丈夫“:另一个乘客也看到了,我和他平分……”…  相似文献   

3.
忽然一笑     
胡继刚 《审计月刊》2006,(7):F0003-F0003
作案工具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罪犯。罪犯:“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罪犯:“是的!”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罪犯:“为什么?我没有罪!”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儿子的疑问、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瓦特。”父亲神气地回答。“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蒸汽机呢?”辨鸟老师问学生:“有两只鸟,你怎…  相似文献   

4.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  相似文献   

5.
在切入主题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有甲和乙两妇女,用同样的价格买了同样的衣服。(大家可能都有同感,许多妇女在买东西的时候,是舍得花钱的,但买了以后就会后悔)这里的甲妇女就抱怨开了:“你看,这钱真不是钱了,这一件衣服就花了我360元钱。”“不会吧,我今天只花了一元钱。”“你没有搞错吧?”,甲妇女奇怪地问。“你想想,假如这件衣服你穿一年,而一年算360天,360元钱不是每天只支付了l元钱吗?”甲妇女才恍然大悟。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6.
爸爸的烦恼     
黄铁鹰 《中国企业家》2008,(17):114-117
爸爸今年84岁,他1984年在东北长春市退休,至今已经25年了。尽管退休时工资很低,但这些年国家不断给涨工资,加之孩子们经常给他“财政补助”,他和妈妈这些年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 2006年我回家,爸爸跟我说:“我和你妈这些年一共攒了快二十万元钱了。你妈总希望我能再多活几年,她的目标是攒到三十万元,到我们走时给你们三个子女每人分十万元遗产。”  相似文献   

7.
被骗的喜悦     
知了鸣叫不休的一个夏日,是学生的暑期。上中学的儿子早想买一个新书包,妈妈便给了他100元钱。傍晚,儿子随落日一起回家的时候,妈妈没有看见他身上有新买来的书包,只见到儿子脸上多了几分平素少见的诡秘又欣喜的笑容:“妈妈,我做好事了!”儿子面颊上浮现出几分羞赧的神情,像少女般至纯可爱。这句久违了的“做好事”的说辞,似乎只是“学雷锋”那个年代才有的专用名词:“好啊,说说看。”妈妈放下手里的活计,听儿子道来。原来,他为了买书包逛到某商场门前,顺便在公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苦着脸走到了儿子面前:“小同学,能不能…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2012,(10):91
一天,一个身为富商的父亲带着儿子到乡下去,想让儿子看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贫穷的农家住了几天,回来后父亲问儿子:“你看到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了吗?”“哦,看到了。”“那么,你告诉我,此行你学到了什么?”儿子回答说:“我看到了他们有四只狗,而我们只有一只;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会计师》2009,(9):143-143
父亲骂道:“你挥霍金钱的速度比我认识任何人都要快!” 儿子:“没错,我很快地把钱花掉,却节省了许多时间,而时间就是金钱啊!”  相似文献   

10.
儿子的疑问     
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透的多吗?” “是的。” “篆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 “瓦特。”父亲神气地回答。 “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篆汽机呢?” “、、一”父亲哑口无言。儿子的疑问  相似文献   

11.
传承     
张慧娟 《数据》2013,(9):67-67
20年前,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父亲抱着厚厚的一堆报表回家,母亲责怪:“再调动工作一定不能干统计了,穷得叮当响、”父亲仍然执着地干着。20年后,女儿参加统计局入职面试:“我爸爸是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员,我爱爸爸,因为他的认真和清廉”,此话打动了考官。此时的她身着妈妈的西服,甚是漂亮.  相似文献   

12.
修自行车赚了些钱,进军出租车行业赔了本1973年,我出生于湖北松滋县农村,父亲是名油漆工。作为农家孩子,我15岁就开始随父亲“走江湖”了。乡间打家具、起新房,都离不开油漆工,我先是帮父亲打下手,不久就可以自己单独接活。1991年春,我在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武汉。老乡在武汉的马路边上摆了一个修理自行车的流动摊位,我开始跟着他学修自行车。因为是学徒,没有工资,由师傅管吃管住。反正当时年轻,每天沉浸在敲敲打打的修车乐趣中,并不觉得日子难过。三年之后,师傅在武汉租下了一间小铺子,开始卖自行车配件,我的身份开始由学徒变成店员,每月可…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他是难缠的“刁民”,有人说他是顽强的“环保卫士”。章志标说:“我只是一个农民。”当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时,章志标等黄兴镇蓝田村的村民不再沉默了。某“小化工”老板放出话来,只要章志标不带头闹了,就马上送几十万元钱给他。这天,章志标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要钱,要命!”  相似文献   

14.
笑口常开     
妈妈和奶奶不是一个组的小王在客厅一边喂儿子薯片一边说:“儿子,吃薯片。这是奶奶给你买的,奶奶可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在儿子喀吧喀吧的大嚼声中,小王媳妇满脸不悦地走了进来。小王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于是马上低头对儿子说:“儿子呀,其实你妈妈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只不过,她们俩不是一个组的。奶奶是老年组里最好的,妈妈是青年组里最好的。”跟着谁一对夫妇要离婚。法官问他们的小儿子:“你想跟着爸爸还是妈妈?”儿子:“你把电视判给谁,我就跟着谁。”小钱大用一位富翁在医院看病,掏出两元钱的硬币递给大夫。大夫觉得受了侮辱,…  相似文献   

15.
赵四伯之死     
天没亮,村支书老潘来敲赵四伯家的门。老潘说:“你儿子今天回家,快点起来拾掇拾掇,待会儿乡里周书记要来你家接待你儿子。”赵四伯不解地问:“我儿子要回来,我当爹的不知道,你们却知道了,这是咋得了?再说,就是接待儿子,哪要你们接待啊?”老潘苦笑了一下,说:“谁让你儿子是个大官呢?”这话让赵四伯很受用,赵四伯知道儿子在省城做官,却不知道儿子是个大官。赵四伯只知道儿子工作很忙,很少回家。这,赵四伯很理解,俗话说得好,“官身不自由”啊!不一会儿,周书记从轿车里钻出来,冲着赵四伯问寒问暖,夸赵四伯培养了个能儿子,为乡里争了光。随后,周…  相似文献   

16.
看过比利时的系列漫画《父与子》,最不理解的就是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竟然那么随意和充满童趣——儿子可以让爸爸学木马,给他的胡子打结,并且随时可以骑在他的脖子上,这和中国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教育真是大相径庭。在中国,小时候没有挨过父亲打的儿子几乎没有。“严父慈母”的印象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也许父亲的严厉在儿时的记忆中是可怖的,而在长大成人之后,那种严厉背后的关切和希望却让人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17.
清廉父子     
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胡质的官员,对儿子胡威要求非常严格。胡质在荆州当刺史的时候,胡威千里迢迢,经过几十天的长途奔波,到荆州去看父亲。胡威高高兴兴地在父亲那里住了10多天,准备回家时,父亲送给他一匹绢。胡威双手接过这匹绢,想了一会儿,问父亲:“父亲从来是...  相似文献   

18.
策划     
胥子伍 《乡镇论坛》2009,(27):24-24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笑话     
等于爪子“小乖乖,告诉爸爸,三加二等于多少?”父亲问儿子。站在一旁的家庭教师连忙伸出五个手指头向孩子摇了摇,儿子马上说:“等于爪子!”  相似文献   

20.
父亲问自己的儿子:“要是你遇见狼,应该怎么做?”儿子回答:“我就逃跑”。父亲很不满意,训斥他道:“胡说,你应用用猎刀对付它。”儿子接着问:“那么两只狼呢?”“那么就用猎枪打它们。”“要是有十条狼呢?”父亲这回也没办法了,无奈地说:“那你还是跑吧,已经别无选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