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协同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协同创新利益分配问题是保持协同创新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综观国内外对利益分配的研究多是在不考虑协同各方所承担的风险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空白点。首次提出投石效应的概念,并针对此问题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利益分配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克服了Shapley值法的不足,使利益分配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创造收益和创新承担风险的夏普利值法改进模型,用于解决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利益分配合理化问题。将该模型用于研究一个由单个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协同创新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经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协同创新体长效发展的关键。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对于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益分配机制是其最重要的契约机制。在总结前人对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利益分配的关键诉求,提出了以利益分配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相融合的系统性协同创新体利益分配机制,对现实中的利益分配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利益分配模式涵盖了静态的分配原则、依据、算法与动态流程,其运行机制则包含相关运行基础和合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弈的协同商务企业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配是后ERP时代的协同商务链企业合作中关键而又矛盾突出的一个问题对于协同效应的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文章将博弈论的思考方法和模型运用到协同商务链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在模型创建过程中考虑努力水平、风险因素等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并论证了模型实际应用中其他调整因子的测定,使得该模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颜红艳  沈宇阳  胡萍 《生产力研究》2020,(7):147-151+161
文章界定特色小镇PPP项目核心利益分配主体,提出"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本土产业"的新型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基于三方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利益分配模型,并引入三方讨价还价博弈对利益权重进行修正,得到更合理的特色小镇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周国华  李施瑶  夏小雨 《技术经济》2020,39(3):10-19,29
针对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中各类企业的不同利益诉求,基于复杂网络、公共品演化博弈等理论构建复杂产品协同创新网络利益分配演化博弈模型,对网络的合作行为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当协同创新合作需求不同时,利益分配结构要有所区别;在利益分配结构中考虑企业的投入与重要度可以减少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当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公平合理性时,可以通过调动骨干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来提高网络整体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累积创新是一种在先导创新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创新,是对已有创新成果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累积创新框架下,动态联盟是实现累积创新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是影响动态联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联盟各方绩效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建立动态联盟博弈时序下的利益分配模型,假设盟主对盟员具有完全谈判能力,对联盟各方的利益进行分析,得到累积创新中动态联盟最优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结合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产学研共生演化过程中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落期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学研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以及竞争合作共生演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学研方与产方多阶段博弈的行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忽略绝对优劣势,形成你追我赶的螺旋式上升的新常态;重视组织结构协同和过程协同,建立“政产学研资介”协同创新新型委员会;牢牢把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的逻辑关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体系和科技信息沟通平台。只有在不断加强自身水平上保持产学研动态平衡,才能推进协同创新健康可持续运行并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活动过程,需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阶段。随着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深入,影响合作利益分配的因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关于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创新过程的演进对于合作利益分配的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着重探讨创新过程演进与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变化的基础上,依据创新过程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阶段划分,将过程阶段的思想引入到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研究之中,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建立基于创新过程的产学研利益分配模型,以期为实践中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运行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技术、资金和规模等各方面的的要求决定了协同创新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好方式。通过系统分析目前主要的协同创新模型,提出了改进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型。并采用"智猪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政府行为对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得出3个结论:①中小企业在进行协同创新时,不仅要注重企业间的协同,也要重视与其它主体间的协同; ②不能忽略政府行为对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 ③政府行为中的政策法规支持比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发展与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优化有利于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分析哈长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弱,界定网络中优势地位占据者角色,理清各创新主体与城际关系的具体连接形式,选取专利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哈长城市群协同创新内、外部产学研和城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洞与中间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哈长城市群协同创新产学研网络结构松散,以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占据结构洞中的优势位置,是城际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实际中间人;参与协同创新的企业数量虽多,但缺少掌握核心资源的龙头创新型企业;城市群内企业的知识技术市场化能力难以满足学、研机构的知识技术转化需求,导致高校与科研机构寻求外部协同创新合作;城市群内部城际关系简单,边缘城市完全或部分受制于哈长两城;城市群外部合作伙伴较多,城市群内、外城际关系在较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哈长两城所扮演的守门人或代理人角色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系统、直观的创新体系结构是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体系中各创新要素功能定位、互动关系是分析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实践,提炼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类型,提出“三元串联协同”和“三元并联互动”两种不同的结构框架,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结构不分优劣,不同结构中创新主体相同且宏观创新逻辑一致,但是创新链条数量及功能不同,对创新辅体的倚重度也不同;美国、德国等更接近“三元并联互动”体系;瑞典、中国等更接近“三元串联协同”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解决“卡脖子”难题,需要优化当前创新体系结构或促进创新体系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4.
“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分层实施机制和互补互动格局。以国家级和省级两类协同创新中心为样本,分析了38家教育部认定协同创新中心组建过程中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的结构分布及平台特征,并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类型、牵头高校属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呈现运动化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结构差异大。最后,探讨了两类协同创新中心在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中心是协同创新理念表达和协同创新功能实现的载体,是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以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科分布和单位组建两个维度,研究了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组建的共性特征。结果表明,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分布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理学与工学互相支撑成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显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互动联系形成社会学科群,医学、农学、教育学处于相对边缘位置;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单位呈现多主体联合攻关态势,牵头高校以“985工程”高校为主体,基于学科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逻辑,汇聚合作伙伴发挥协同效应;协同创新单位基于学科平台优势和长期合作传统,在选择研究领域和确定合作关系方面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过程是由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的。不同的协同创新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企业看重收益,科研单位看重研究成果,这导致了它们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决策方式不同。借鉴蛛网原理的动态均衡分析,解释了企业与科研单位决策变动互相影响的过程和结果。在没有外部干涉时,不同协同创新目标的动态均衡不同。对于可以自动实现均衡的协同创新目标,政府是否干预取决于其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7.
网络被认为是创新资源流动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备受集群研究者关注。基于对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内涵的界定,从网络形成、网络演化、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问题,指出群际协同创新网络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将已有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应用于其中,对我国产业集群升级与新一轮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已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纳入规划制定、创新管理、产业布局和课题研究中。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系统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能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选择四川省军民两用核技术产业集群、陕西省军民两用航空产业集群、湖南省军民两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三个典型案例,从战略、知识、组织和制度4个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依托型、互动型、嵌入型3种不同协同创新模式,并在规划制定、产业链构建、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步入全球话语权竞争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升级为协同高质量创新,而建设国家自创区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与全球话语权的战略举措,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构筑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的重要路径。在梳理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状况与高质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明晰基于价值链、产业链、知识链的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路径。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模式方面,主要有企业引领型模式、人才支撑型模式、平台引导型模式、机构合作型模式,其是高质量创新的重要特质所在,也是理论创新之处。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发展,从整体规划、人才管理改革、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