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融内涵提升与外部成长于一体的技术并购,在经济转型期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对2002~2004年我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中185起并购事件的研究表明:技术进入型并购短期内导致公司经营绩效下滑;而技术升级型和技术互补型并购提升了公司经营绩效。进一步的因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购前的非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每股未分配利润以及公司规模等因子,对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发投入是提升企业技术实力的根本驱动力,而技术并购是企业实现技术外部获取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在技术并购效应下,并购当期的研发支出对收购方当期市场绩效及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对200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446次技术并购的实证分析发现:科技型收购者主导的技术并购对企业内部研发具有替代作用,而非科技型收购者在并购当期并不会降低内部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并购当年的研发支出对科技型收购者当期的市场价值具有额外的增值效应,但是这种价值增值效应并不会出现在非科技型收购者中;另外,科技型收购者比非科技型收购者更能够把技术并购当年的研发支出转化为企业未来的财务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3.
产业效应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游春 《技术经济》2008,27(5):121-128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以2003—2008年我国1617例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反事实分析法,研究了并购公司的并购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对其在并购当年和次年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对并购方绩效的影响基本相同;在两种并购支付方式下,并购当年和次年都出现增长的能力是营运能力,但其在并购次年的增幅小于并购当年,现金能力在当年有所恶化,但在次年得到改善;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在股票支付方式下,并购方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更优,但偿债能力则相对较差,并购当年的现金能力相对较差,但在并购次年其改善幅度更大。最后推测我国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主要是业务拓展和战略扩张。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欧美的市场相比,我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慢,但近些年来,我国并购的交易事件不断提升.为了探究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对已有的关于企业并购绩效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希望对我国并购绩效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7.
杨敏霞 《经济师》2014,(7):113-114
文章以我国29家上市企业为例,围绕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建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财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此实证分析结论为依据为企业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受“产业生命周期假说”的启发,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并购类型的绩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企业并购现象的“企业生命周期假说”,并以2003年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横向并购绩效最优;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绩效总体优于横向并购;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混合并购的绩效最优,进一步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国外企业并购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国内也有许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这一浪潮中来.在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并购并取得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企业并购的高的失败率.关于并购失败的原因,理论界与业界众说纷云.笔者认为,尽管民营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2013—2017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为对象,展开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和目标企业绝对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和上市时长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会弱化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开展创新活动;在并购中,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技术吸收能力选择绝对知识规模合适的目标企业;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增强并购后的技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提出“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间技术融合数理模型,论证技术交易投入通过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的传导机制。利用2012-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和航空装备产业96家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和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三者间关系,发现增加技术交易投入能够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 该结论有助于丰富产业间技术融合理论研究,为产业间技术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技术会聚备受关注。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2 025项中国专利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组织机构技术会聚程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技术知识成熟度和技术知识流动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机构技术会聚程度与其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组织机构技术知识成熟度削弱了技术会聚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组织机构技术知识流动性削弱了技术会聚程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组织机构提高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业竞争以及发展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企业技术创新衡量方法研究在IPO后绩效表现方面存在不足。研究发现,企业IPO决策过程中IPO时机与特征可以反映其技术创新动机,进而可基于技术创新角度对企业IPO后绩效表现作出合理解释。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企业与非技术创新企业在IPO后长期绩效表现的异同点。结果表明:①技术创新动机与企业IPO后财务绩效正相关,技术创新强的企业在后市仍能保持良好业绩;②技术创新企业的长期市场表现看涨,而非技术创新企业则呈现波动;③技术创新企业存活质量明显高于非技术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家理论出发,充分突出企业家的主导地位,探讨企业家认知因素对技术创新行为及绩效的影响,构建企业家技术创新行为关系模型。通过对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企业家敏锐度与技术创新行为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技术创新绩效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不确定容忍度及风险偏好与技术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企业家私人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但是,私人关系网络与技术创新行为、不确定容忍度及风险偏好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区域制造业集聚的时空异质性分析,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实证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呈现高度制造业集聚(MI≥0.05)状态,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则呈现中度制造业集聚(0.02≤MI<0.05)状态,且随着时间延伸,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逐渐往东部地区集聚;对于技术进步路径变量,自主研发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绿色创新绩效呈现微弱或不显著负向影响;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制造业集聚与自主研发创新的协同效应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而制造业集聚与技术引进及国内技术购买的正向协同效应却受到抑制,甚至负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科技企业技术并购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勤  杨雪  陈春春 《技术经济》2008,27(2):12-16
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战略手段来扩大企业规模、进行技术升级和企业转型,从而实现高速增长。通过对浙江省42家科技企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了浙江省科技企业技术并购的基本情况、并购目标选择、并购动因、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等,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引,遵循要素-结构-功能的分析范式,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发展的水平结构和外部性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就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对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逻辑推演。结合中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发展现状,对治理绩效低下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探讨,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强度结构是决定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关键,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整体治理能力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现行科技创新治理绩效低下的根源。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外溢效应在不同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加剧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结构性失衡,阻碍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整体性提升,抑制了科技创新治理绩效有效增长。因此,应加快转变治理理念,逐步构建以“创新链”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增强微观治理能力,构建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中观治理能力,实行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垂直管理;优化治理环境,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环境和科技交易市场环境营造纳入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与现代科技创新治理理念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并购作为企业扩张的一种手段,最主要的理由是:与内部成长相比,它能使新的统一体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其战略目标.这种扩张方式自被企业广泛采用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浪潮.然而,在方兴未艾的并购形势背后,并购失败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些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去探究其具体成因.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扫描的基础上,将并购失败的原因归纳为:并购动机的情绪性和盲目性,并购能力自我评估的缺乏性,目标企业选择的不合理性和并购后整合不到位等四个方面,并总结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为企业并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